28. U系列少年赛·不止一窟兔子^^……
进入国庆假期,国内多地依然暑气未减。
贺嘉岁和应逢年混着游客抵达深圳,不停念叨“到家了”。
“啊,这熟悉的海风。”林风致扔下行李箱,对着人潮大鹏展翅。
“机场哪来的海风。”
“心里装着海,到哪都能吹风。”
深圳离滨南不远,孩子们在出发前就计划,比赛结束后各自回家。
其他人把行程报备给教练,也收到审批回执,直到回北京前,都是自由时间。
贺嘉岁和应逢年就有些够呛。
手滑报错名,他们平白多出两场比赛,到假期结束才能缓口气。
“不想参加?”林风致瞥见贺嘉岁的羡慕嫉妒,“简单啊,退赛。”
“不退。”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退赛开玩笑。
“这种级别的比赛,临时退出的人海了去了,大家都这么干。”
“但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机会。”
这几年,跨界选材的政策基本完善,他们似乎被圈入和普通运动员相平行的体系。
可以参赛,但得在专门的组别。
如果不是那次机缘巧合,他们可能永远被限定在跨界组里。
所以将错就错,多个舞台也求之不得。
贺嘉岁想,她更想和专业运动员较量。
……
简单试了两天冰,第一天是跨界组的表演,参赛运动员的年纪普遍不大,人还不少。
工作人员吆喝着报到,只通行卡就发了二十分钟。
他们顶着太阳站在广场上,眼睛自然耷拉。
林风致捏着手套来回扇动,试图制造凉风。
“怎么会有这么多跨项来的运动员。”
周围是五湖四海的方言。
被同化出东北口音的居多,乡音难改的西北人也有,有的运动员手上老茧还没变黄,看着刚从高低杠上下来。
这项政策的推广确实成功。
在此之前,他们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只认为自己是夹克衫们唯一选中的兔子。
号码牌和通行卡一并发到手里,贺嘉岁将胶布贴在腰间。
跨界组混淆双人滑和冰舞,更像一场大型冰演,她和应逢年是第三十二号,在全场压大轴。
“又是最后一个。”她撇嘴。
上次全国青少年赛的压轴,让她有不小的心理压力。
“没办法,谁让我们差点忘记报名。”
教练走出阴凉地,皱眉道:“别人都忙着热身,你们在这儿当雕塑?”
此前他带队参加洲际赛,俱乐部获得的成绩不太好看,他一连气了两个月,干什么都和吃了炮仗似的。
林风致小声嘀咕:“我们只有一套表演自由滑,感觉没有热身的必要。”
“每场比赛都值得认真对待,”辛成林打断她,“去绕着广场跑两圈。”
贺嘉岁把林风致拉走。
“连辛嵘哥哥都没说什么。”
辛嵘月底才参加了JGP捷克站,中转两趟航班回国,昨天刚入住酒店,时差还没倒过来。
运动员检录进入后场时,志愿者盯着他,半天才找回声音。
“我就说,世界上怎么会有第二个辛嵘。”
上个月替华夏出征青年组的A级赛事,今天出现在深圳的商业冰场,参加跨界跨项组表演自由滑。
很割裂的经历,居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贺嘉岁和应逢年跟在他们身后,目睹太多工作人员的侧目打量。
他们似乎都想问出那句话。
“你要转项吗?”有人终于勇敢发问。
辛嵘笑着回:“没有转项的想法,给朋友搭个伴。”
有滑协的官员趁着空闲,绕来选手区:“辛嵘,你爸怎么不抓着你琢磨三周半,反倒让你带跨项运动员?”
这话里话外,好像责怪他无视泾渭分明。
“冰舞能精进步法,我觉得很有收获。”辛嵘很坦然。
“你该把重心放在提升跳跃难度上。”
他在JGP捷克站的排名一般,以170.24分的成绩位居全场第十。
除去其他主观因素,他没有3A和四周跳傍身,上限不高。
辛嵘耐心点头:“正在练。”
“对,”官员满意他的回答,“每天多练两小时,咱们以后也可以上奥运。”
贺嘉岁把他们的对话听得一字不落。
以前和辛嵘在同一个冰场训练,没有外人干扰,她只认为他是个技术不错的男单运动员。
今天一看,他在国内还有不小名气。
“那个老头是谁?”林风致好奇。
“执委会的代表,这次被派来督赛。”
执委会,听起来高大上,像他们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神秘组织。
“他好像很关心你。”
“他是我爸的朋友。”
“他还希望你能练出三周半。”
“那是不想我在国际赛场上丢脸。”
林风致问个不停,辛嵘也都一一回答。
他认为自己收到的所有关注和赞美来自于父亲的光环,来自华夏花滑运动员的头衔。
独不是因为他自己。
贺嘉岁觉得他有些悲观,想和应逢年印证这个想法,转眼却看他已经偷偷练开。
“拉韧带不叫我?”她挑眉。
应逢年瞪回去:“我看你沉迷在故事里。”
“这是理由吗?”
她决定,等会开胯往死里踩。
……
跨界组的人真多啊。
二十二对选手被分为五组,从日头正热比到夕阳西下。
贺嘉岁还没上场,有人已经准备从现场离开。
她问了声:“现在场上的最高分是多少?”
女孩被吓一跳,疑虑在脑子里转了遍,才回答:“他们不打分。”
“不打分?”
“对,满地乱爬也没有分。”
难怪叫表演自由滑,表演性质,竞技为零。
志愿者敲响休息室的门:“最后一组选手准备上场。”
清冰时间过去,落地窗外只剩下尚没收尽的余晖,天幕的蓝调越来越厚。
“第三十一号林风致/辛嵘,代表北京市冬运中心。”
听见辛嵘的名字,原本计划离开的选手们都围在板墙外。
这是他们距离知名运动员最近的一次。
“配乐像动画片里的歌。”
“虽然看不懂冰舞,但感觉女生跟不上他的步伐。”
“辛嵘滑了十多年,女生应该和我们一样,道行当然差得远。”
节目多长,他们就讨论了多久。
直到音乐结束,倚着栏杆的路人一哄而散,孩子们把出入口让开,目光始终追随。
“第三十二号贺嘉岁/应逢年,代表北京市冬运中心。”
到他们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