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一纸请入宫,不久便有宫中的嬷嬷前来迎接。

那李嬷嬷年纪五旬开外,眼神冷淡,见了黛玉只淡淡道:“姑娘进了宫,虽是陛下亲点的女博士,却要晓得,从此也是伺候人的份。陛下特意遣我等来,不止是为在宫中照料姑娘,更是要姑娘少些不合规矩之处。”

“那是自然,宫中规矩,还望嬷嬷多加提醒。”

紫娟忙上前递了赏钱,笑着打点,才免得姑娘往后在宫中为难。

黛玉仍柔声问道:“李嬷嬷想必是宫中老人了。”

“是。”李嬷嬷神情不动,“老奴原伺候过嫔妃。主子殁了后得了恩惠,一直是掖庭局的习艺女官。”

“姑娘既为小公主伴读的内官才人,我自会亲自帮姑娘学些宫中规矩。”

李嬷嬷道:“姑娘往后只怕每日晨起往宫中不易,陛下已为姑娘设了一处宫室,往后姑娘便要暂住宫中。”

“住在宫中?”黛玉微讶,与紫娟暗暗交换了眼色。

她是为公主的女博士,并非是宫中伺候起居的女官,每日晨起早早入宫是本分,何须住在宫中?

李嬷嬷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且京中流言未息,姑娘若仍在外游走,不止损自身清誉,亦累及公主名声。姑娘既是宫中外请的女博士,自然要立为一种女官表率才好作为公主老师。”

黛玉想着那张才良虽是义军将帅,往后的天子,但是也是个生性多疑之人。

济民之事后,与闯王有私情、原有的婚约告吹……这些话,在茶肆酒楼间传得纷纷扬扬。闺中旧时的娇弱,管家今时的蜚声,可在世人眼中或许成了轻浮、薄命的笑谈。

她勉力笑道:“嬷嬷说得极是。”

送走宫车时,雪地一声闷响,有人落地。

黛玉微微回首,已知来者何人。她低声道:“往后怕是要常居宫中,不能如往日般见你了。”

裴石冷哼:“他们可曾怀疑你?”

“暂时未有。若真怀疑,来的便不是李嬷嬷,而是禁军。”黛玉勉力镇定。

黛玉散去了其他下人,只留下紫娟和裴石在身边,慢慢走回荣禧堂。

雪声簌簌,她转头问裴石:“孩子们都安顿好了吗?”

“柳公子可能还需要些时日,不过沅凌适应得很好,不需要担心。”

黛玉突然想起一事,问:“如今卜旃很少到府中来,想必是她不喜你的缘故吧?”

裴石浅浅皱眉,道:“怎得与我有关?卜姑娘许是正忙于医馆的事情吧。”

紫娟知道黛玉的小心思,浅笑道:“姑娘这是不方便去医馆,想见见卜姑娘了。不过卜姑娘如今确实很不喜来贾府,只怕得裴总领去请来才是。”

裴石却只沉默良久,方低声道:“要不我带你去医馆走一遭?”

黛玉停下脚步,道:“李嬷嬷说,要进宫之前最好不要随意走动,谨守本分才是。”

裴石当然知道,当年自己的姐姐被选为太子侧妃嫁入宫里之前,便如同坐牢一般,连最喜欢跑马的戈壁都去不了,好生憋屈。

“你的本意是想入宫为女官吗?”

“明知故问。”黛玉小嗔,又自觉补道,“自然不是。”

“即便如此,我带你出府走走吧。”

黛玉心中高兴,但还是道:“哪家闺阁小姐,总是往外跑的,叫人看见了觉得不检点。”

紫娟耳边似仍回响着李嬷嬷冷冷的话,宽慰道:“姑娘怎得这么说,从前姑娘不是常离开府里去看济民坊的粥棚吗?”

“那是事出有因,现在京中安定,府里的府兵众多,何须我自己抛头露脸去瞧看呢?况且如今京中只怕关于我的传言很是不堪,才叫李嬷嬷如此说。”

黛玉低头轻轻踢走面前没有被扫干净的小雪堆,心道,若是在从前,只怕老太太便要生气,早已不喜我了。

紫娟与裴石对望一眼,心底皆是一声叹息。

黛玉为给手艺百姓与流民一条活路,将丰川街上的商铺一一修整开张。

小红一家的宅子置办在街口,还有几间面积较大一些的商铺因京中生意清淡尚未开门。

其中便有一家酒家客栈,黛玉离开京城之前,便是打算暂住客栈。不是另外置办宅子,也不是接住在诸如卫府这样的人家。

毕竟她并不想再寄人篱下了,而她想的家,只能在姑苏。

客栈边上隔了一条窄巷,便是一家古董行,黛玉为防有心之人知道她运家私去金陵途中半路劫财,第一程便用装着金银的木箱将书籍和暂时用不上的绫罗绸缎先行运去,也当作探路。

这几日,马车一辆接一辆,从后楼二楼的书房运往丰川街。只是两辆马车而已,已来回近十趟。

宝钗站在门口,眼见这番景象,又想到哥哥和柳湘莲那边还没有来消息,再难维持未来当家主母的从容。

她凑近问负责跟车的贾芸,道:“林姑娘不是要留在京中吗?何苦今日急着一日清空,慢慢运不也罢了?”

贾芸也不知,只是奉命尽快运走,自然不敢多言,“扰了二奶奶,实在抱歉。这书房里的东西,再有几趟便妥了,属下已让人加快脚步了。”

宝钗尴尬也笑了笑道:“只是怕你们人手不够,这来来回回好几趟看得我都眼花了。”

自打黛玉与宝玉分账分家够,宝钗便时常到荣府走动,以她从前一天能在院子里来回跑动请安的本事,她不需要跟黛玉一样骑马,也不需要有护卫陪着做软轿,到是挺自如的。

宝钗的高精力不仅仅在于她督着宝玉读书一般处处盯梢,而且府中大小事她都会亲自坐镇,亲自领导,亲自过问。

毕竟她既不需要侍奉公婆,也不需要奶孩子,正是大干特干的年纪。

宝玉到是能从那些叫他不情愿的东西暂时解脱,然而在她的勤力背后,却渐渐有了另一番声音。

“从前林姑娘在时,下雪只要扫一条道给人行走就够了,如今倒好,院院都要清,一天到晚雪没个歇息,我们也歇不得了。”

“可不是!光是上屋顶除雪就够呛了,哪来那么多力气!”

“嗐,跟着林姑娘时虽也要点卯,但工契明白,做多少拿多少。如今这新主子却是啥都要插手,她还想把府里的院子都开了住上人,屋里摆设也要咱们照着规矩折腾。”

毕竟如今府中下人多是工契而非身契,来日合则留,不合便走。

自从黛玉在点卯时宣布离府别住,往后管家权交予新来的宝二奶奶后,不仅仅有人愿意冒险跟着车马去金陵,尤其那些从济民坊带来的流民,本就心性桀骜,多想着工事难做便开春回乡去,不肯任人驱使如旧时家奴。

“诶,你还要留在贾府吗?”

宝钗却对此却没有发觉,她正忙于在黛玉离府后,将荣府和宁府各个被黛玉关起来的院子重新启用,尽早让自己和宝玉搬出大观园,也好给母亲他们置一处好的院子。

除了府中日常,外头庄子的事亦成了隐忧。

宝钗进不去荣禧堂,却常往荣庆堂走动,打听从前黛玉管家之事和府中如今的安排。

她一听李纨还在计划春耕的事情,开口便问:“大奶奶,我们作为妇人,理当相夫教子,何必辛苦?我想着,依旧叫庄头打理就好。只要挑得人合适,不必劳心。”

李纨心下一紧。平儿随车去了金陵,庄子落在她手中。她仍记得当日与黛玉同议之时,提起乌进孝这般吃里爬外的庄头。

“二奶奶不知,从前便是庄头坏了规矩,才闹得家业几乎不保。若再交出去,岂不前功尽弃?”

李纨如数将之前乌进孝贪墨庄产,甚至趁府中动乱带人来府抢掠一并说了,谁知宝钗却说:“大奶奶多虑了。那是从前的人不成器。如今庄子在我们手里,自然要用得心腹亲信。若换成自家亲眷,岂会再出纰漏?”

此言一出,李纨脸色一变。她与黛玉同经府中抄检血劫,深知所谓“亲眷”最难依靠。她当即厉声:“二奶奶难道不知?赵姨娘、贾环,乃至贾蓉贾蔷,这些嫡派子弟,当日抄检时是谁刀口向内?自家亲眷尚且如此,如何能寄托大事!”

宝钗怔了怔,只能假装说自己不知此事。

“无论用自己人,还是请外人,总要挑得品行端正,做事认真的人。况且那时候贾府遭朝廷降罪,这些庄头许是事在人情在,事败人情坏。何必因为这些个别的小人,便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呢?这选庄头啊,好的不在多,一个顶十个,我们选人的时候仔细些,找那些个我们了解信任的便是了。”

李纨心中大感不妙,想起贾家如今人丁凋零,若是按她说的,岂不是只能从薛家出人?

听闻薛蟠曾被告是杀人案的主犯,李纨唯恐宝钗任人唯亲,将黛玉好不容易重新争取来的家业败了。

李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