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衡!”林潇月坐在马车里,突然扬声,打破了自上车起就一直无话的沉闷。

“小的在,二小姐请吩咐!”赶车的阿衡紧了紧手里的缰绳。

“这几天,府里可听到过什么闲言碎语?”

“小姐所问,是关于什么的?”

“与我相关。”

阿衡眸光一紧,偏过头来,“没有,一丁点儿都没有。府中众人基本上都在忙着熟悉新环境,言谈不过都是这些。最多就是秋水姑娘期满离开,二小姐厚谊相送,不小心淋了雨感了风寒。但这也是秋水姑娘刚走时那两三天的话,这几天都不再提了。”

“好,知道了。”看来那些传言是直接带出府才散开的。

“二小姐,可是出了什么事?阿衡该注意些什么?”

“把咱们院子的人再肃清一下,务必做到每一个人都清白可信。悄悄地,别让人察觉出来。”

“小姐的意思是,咱们院子有......”

“不好说,不排除,所以才要我们几个人多警醒。”

“小的明白,二小姐放心。”阿衡手腕一抖,朝着空中打了个响鞭,炸开一声清脆。

阿衡的父亲早些年跟着林记商队运货,那时候林家的生意刚刚起步,天下局势动荡还未尽数平息,阿衡的父亲在一次运货途中遭遇洪水,为护住货物伤了腿,从此跛足,林正阳便让他管理库房,不用再出去跑了。

那时候阿衡已经十来岁了,他自幼好武,没事就自己练站桩学打拳,一心想成为镖师,报上名号便可盗匪远离畅行无阻,这般威风凛凛的人物便是他心里的大英雄。

但是他父亲舍不得他往那方面发展,正好自己受伤一事让他觉得林正阳是积善之人,便想让儿子接他的班,跟着商队驾车。

林正阳看这孩子精壮敏捷,目光炯炯透着机灵,还会拳脚,便有意让他留在府里做护卫。阿衡的父母自然是极乐意的,总比山长水远一出去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没消息要好的多,也安全得多。但是阿衡不太乐意,他更愿意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外面海阔天空他才能施展抱负心愿达成,窝在这四方高墙的宅院里算什么好汉。

林正阳不愿意勉强他,若心不在此,强留下来还会适得其反,于是耐心地开导他。最后说,出去做保镖是护卫一批一批的财物,如果他答应进府做护卫,他愿意把自己最珍爱的宝贝给他看护。并且许诺阿衡,他可以请师父教他,让他学正派工夫。

阿衡终于同意了,他刚毅好武,忠义在怀,首先爹娘的哀求他便有些扛不住,林老爷说请拳师教他,他是真动心了。他已经不小了,学武要的是童子功,他无门无派全靠自己瞎琢磨乱比划,再耽搁下去他也只能当个遇事闷着头往前冲的半吊子镖师。如今有这机会,傻子才会错过,他又不傻。

他不傻,所以他问林老爷,他这么有钱,明明可以直接请武艺高强的护卫,为何还要多花钱培养他呢?

林老爷笑呵呵地说,人小有人小的优势,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拿钱买不到的价值。林老爷说,只要有心,只要找准正确的位置,什么聋子哑巴瞎子瘸子,都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他们能完成的很多事,正常人反而轻易完成不了。

阿衡不太懂,但他觉得有道理,街上那些小叫花子不起眼吧,可是丐帮赫赫大名,多少人求着他们办事,他们掌握到的信息,可又多又快。

一瞬间高山仰止,阿衡觉出了差距,以前他接触到的都是跟他差不多的穷苦人家,这样的穷小子聚在一起能有什么高远的目标?能有口饭吃,能讨上媳妇,能延续香火,就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

阿衡家能吃饱饭就是从他父亲给林记运货开始,他随之生出了自己的志向,但现在才觉得,若想真正改变,他要学的还太多。到这一刻,他是心甘情愿进林府的。

进府的第一天,林正阳把他带到了鹿鸣轩前,那里有一大片空地,还有一个人,临风而立。

阿衡至今对那个时刻记忆犹新。

那个人站在那里,不远处湖波荡漾,他就像江南水乡一块沉默的磐石,周身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夸张的肌肉虬结,却自有一份沉甸甸的分量和洗尽铅华的硬朗。他那深潭般的眼神、铁铸般的站姿、粗糙却蕴含力量的双手,配上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旧衣,将一生武艺融入骨血、不显山不露水却绝不容小觑。

“这是林府的护卫主管刘师傅,以后让他教你武艺。”林正阳跟阿衡说完又看向刘师傅。

“老刘,我擅自做主,帮你收了个徒弟,以后我打算让他跟着月儿。”

说到这儿,刘师傅才仔细打量阿衡,上下扫视着他,却不发一言。刘师傅沉静如水,内敛如山,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平静地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但看人时,眼神不怒自威,偶尔精光一闪,锐利得仿佛能穿透皮肉,直抵筋骨。

阿衡和刘师傅目光一碰,就赶忙闪开了。

“骨架不错,但年龄有些大了,要想练得好,恐怕得吃些苦头。”

“我不怕吃苦。”阿衡急忙说道。

“老刘,别太挑了,我给你找年纪小的,你嫌孩子太小,不愿意吃喝拉撒穿衣睡觉都得操心,这稍大点的你又嫌大,你就是不想收徒弟嘛。”

“得,你是我东家,你让我教我就教,既然这孩子要进来当护卫,我调教他也是我的职责范围。但是别说什么徒弟不徒弟的,我老刘不轻易收徒,也没这个打算。”

“你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有个徒弟给你跑腿尽孝也不是什么坏事,再说了我替你惋惜啊,温家七十二行拳总得传下去,老刘这也是你的责任。”

一听温家七十二行拳,阿衡噗通跪下了,“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小子不怕吃苦。”

温家拳在江南名气极盛,在元末各路纷争中温家拳时不时现身大显身手,硬生生打出了数一数二的名气。但是随着天下大定,许多怀才之人隐姓埋名换了行当,尤其是温家七十二行拳,几乎已经成了传说般的存在,会的人大概已寥寥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