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各方反应
“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
袁新毅看到封面的论文题目,微微挑眉,没想到他才离开理论数学界一个多月时间,就有人做出了如此轰动的成果。
但很快,他就看到了这篇论文的作者。
“陈辉?”
袁新毅感觉头皮有一道细密的电流闪过,一阵发麻。
他原本以为陈辉说要研究黎曼猜想只是为了敷衍神盾局的权宜之计,没想到,这才两个月时间,他竟然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照这样下去,证明黎曼猜想还远吗?
他才忽然觉得,或许,陈辉说的计划并不是欺骗神盾局,而是他原本就准备这样做。
“第三个千禧年难题已经遥遥在望了吗?”
袁新毅暗暗咋舌。
他见过不少天才,他本身也是不世出的天才,但像陈辉一样可怕的人,他却是从来不曾见过。
也正因为如此,他必须让这样的天才回到国内。
不过现在,他决定还是先看看这篇论文。
袁新毅下载下来论文,就在办公室打印机上打印出来,也顾不上休息,开始认真的研读起来。
燕北大学,田阳也才刚从论文中抬起头来。
叹为观止!
每次看陈辉的论文都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情绪。
“那个小家伙莫不真是欧拉高斯转世?”
田阳胡思乱想着。
不过他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就算是高斯欧拉来到现在这个时代,面对已经进化了不知道多少的数学,他们也不一定能比陈辉做得更好。
“一定要保护好他!”
田阳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象,喃喃自语。
清华大学,
邱成梧和云伟同样在看数学年刊的论文。
云伟面色古怪的看向邱成梧,前两天邱成梧还说什么“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无限,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但看起来,陈辉好像真的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还是低估他了。”
“好强的小家伙!”
邱成梧难得的承认自己看走了眼,他现在忽然相信陈辉真的能够摘下那颗数论领域最耀眼的明珠。
可惜老师已经不在了,否则,若是老师知道,当年那个他让他去完成的课题,被他的徒孙完成了,不知道会不会感到欣慰。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数学研究所IPAM,
陶哲轩看着官方通告,怒火在胸中燃烧。
NSF停掉了IPAM的科研经费,如今账上的经费已经只够维持几个月的研究。
菲奖得主的科研经费都被停了,这是他以前从来都没想过的事情。
通常来说,数学研究的投入比其他领域研究要少很多,产出却往往不错,比如零几年他们IPAM做出的压缩感知,如今在医疗图像领域广泛应用,为社会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陶哲轩噼里啪啦的在键盘上敲击,发布帖子在网上抨击,希望通过引起**争取经费。
不过发完帖子的他也颓废起来,瘫坐在椅子上,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回顾过去的几十年,好像他们值得说道的也就这么一个成果。
当然,是指有经济效益的成果。
可基础数学研究就是这样,基础数学研究的价值,不能靠“看得见的回报”来衡量。
并且这次的事情很复杂,即便他长袖善舞,是数学圈内的交际花,但这件事太大,他的人脉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之所以站出来声讨,也并非是为了自己,作为菲奖得主,他想要拉到赞助还是有办法的,但NSF对IPAM的赞助,是很多年轻学者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而这个阶段,是挖掘年轻学者们潜力的最佳时间,他当年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如果没有NSF的赞助,很多年轻学者在成长之前就会夭折,长此以往,基础数学领域就会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
NSF这样的做法正在摧毁数学研究。
呼,总而言之,如今阿美莉卡的学术环境已然急剧恶化,越来越难了。
作为互联网红人数学家,他的博客引起了不少讨论,有质疑,有支持。
陶哲轩也没有因为质疑就生气,有讨论就有热度,至少他的目的达到了。
平复心情后,他打开数学年刊官网,按照惯例,今天是最新一期数学年刊发布的时间。
经费的事情的确很让人糟心,但他明白,学术才是他立身之本,无论外界的情况多么糟糕,都不能放弃学术研究。
“孪生素数猜想证明?”
“陈辉?”
刚打开最新一期数学年刊,陶哲轩就被震住了。
“那个家伙也太妖孽了吧!”
陶哲轩暗暗咋舌,按照这个速度,恐怕黎曼猜想也很快就要变成黎曼定理了。
他也研究过孪生素数猜想,还改进了张一堂的筛法,将素数间隔从七千万缩小到246。
但他自己也知道,这已经是那个方法的极限了,想要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他果断放弃了。
正因为如此,他比其他数学家更能理解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难度。
没想到陈辉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当时舒尔茨与陈辉交谈时,他也在场,自然知道陈辉原本的下一步计划是研究可控核聚变。
研究黎曼猜想不过是临时起意,也就是说,他真的可能,满打满算也只研究了两个月,就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一年一个千禧年难题,光拿克雷研究所奖金就够了,还要什么研究经费。
太变态了!
陶哲轩苦笑摇头。
但很快,他忽然眼前一亮。
树挪死,人挪活,既然阿美莉卡学术环境急剧恶化,那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呢?
“比如,华夏?”
陶哲轩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不过事关重大,并且他的研究也需要团队的支持,想要过去,还得说服团队至少80%的人,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自己都对那片陌生的土地充满了不确定,更不用说团队里其他人了。
“不急,先游说NSF,到万不得已时,倒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陶哲轩眼神恢复清明,情绪平复了许多,人一旦有退路之后,就很难保持愤怒。
这也正好让他能够冷静的来欣赏这篇论文。
……
德国波恩大学,舒尔茨放下手中论文,闭上眼睛回味,那美妙的公式和符号在脑海中回荡,就像是喝了一杯醇香的葡萄酒,让人回味无穷。
这是他喜欢的数学最美妙的模样!
“几个月一个刷新数学界的成果吗?”
舒尔茨再次睁开眼,看向论文封面的作者,陷入沉思。
怪不得陈辉拒绝了他的合作邀请,如今的数学,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十分复杂,单打独斗很难做出突破性的成果,但那也只是对普通数学家而言,这个规律对陈辉并不适用。
他年轻的时候,哪怕是他感觉自身状态最巅峰的时候,也做不到这一步。
而现在,他已经38了。
怪不得华夏有句古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神童舒尔茨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陈辉的时代!
希望他能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无忧无虑做自己喜欢的研究。
舒尔茨轻叹一声,如果是往日,他高低得跑去普林斯顿一趟,与陈辉面对面交流。
但现在,他不会踏足那个国家半步。
收起论文,给陈辉发了一封祝贺的邮件,然后言辞果断的拒绝了几封邀请他去阿美莉卡进行学术交流的邮件。
普通人对学术界的消息往往是滞后的,通常来说当普通人看见某一项成果的消息时,这项成果早已在学术界获得了普遍的认可,甚至都已经过去好几个月。
但陈辉不是其他科学家。
其他科学家往往一项成果与下一个成果之间的间隔是以十年为计量单位,这么久远的时间,早就让普通人忘了他们的存在。
很多科学家一辈子足以让所有人震撼的成果就只有一项,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作不出来一个这样的成果。
而陈辉,几乎半年就能做出一个突破性成果,让他刚刚冷却的热度再次沸腾起来。
如果说以往数学界人气最高的数学家是博客王子陶哲轩,那么现在,即便陈辉一篇博客没发,也早就毫无悬念的超过了陶哲轩。
所以当《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这篇论文在数学年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