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当牛做马
第一百一十九章当牛做马
那时候,他觉得,这辈子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像他的父亲、爷爷一样,生下来给地主当牛做马,**就埋在那片不属于自己的地里。
可后来,一切都变了。
一个姓秦的大官,来到了蓝田。
他带来了一种叫“曲辕犁”的新犁,一个人牵一头牛,一天就能耕五亩地。
他又带来了一种叫“土豆”的新作物,种在地里,一亩地能收几千斤。
狗子家的日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好起来了。
先是还清了债,然后,他们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
再后来,他们家有了余粮。
去年,他爹还咬着牙,从格物院的商铺里买回来一架小型的“人力水车”。
只要用脚踩,水就能哗啦啦地从井里流到地里。
狗子有时候,看着家里快要堆满的粮仓,再看着他爹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他都觉得,像是在做梦。
…
地里的活越来越轻松,可狗子却不满足。
他还年轻,不想一辈子守着这几亩地。
他听说,那条新修的、叫“驰道”的路,可以直接通到长安城。
他想去看看,去看看那个传说中所有奇迹开始的地方。
他告别了恋恋不舍的父母。
爹娘给他烙了十几个大饼,用布包好让他带上。
可狗子没要,他笑着拍了拍自己口袋里那几张崭新的“唐元”。
“爹,娘,现在,用不着带干粮了!”
他走上那条平整的灰白色水泥路。
路边每隔十里就有一个站牌,他等了不到半个时辰,一辆由四匹高头大马拉着、能坐下二十多人的“公共马车”就稳稳停在了他面前。
车票两百文,从蓝田到长安,只要三天就到了。
而在以前,这条路,他爹得用脚走整整一个月。
…
长安城比他想象的还要大,还要热闹。
他没有去看那高大的城墙和巍峨的宫殿,而是被城郊那片一眼望不到头、冒着滚滚浓烟的“工业区”吸引了。
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叫“大唐第一轴承厂”的地方当学徒。
第一天进车间的时候,狗子被吓傻了。
他看到一个比他家房子还要大的钢铁怪物,轰隆隆地响着,吞噬着煤炭,喷吐着蒸汽。
然后整个车间里,上百台他看不懂的机器,全都跟着转了起来。
那场面,比他见过最盛大的庙会还要震撼。
第一个月,他领到了自己的薪水—三张印着精美花纹的崭新“唐元”,一共三贯钱,比他爹在地里辛辛苦苦刨一年挣的都多。
他把钱紧紧攥在手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来对地方了。
…
狗子还有一个姐姐,比他大三岁。
按照村里的规矩,姐姐早就该嫁人了。
可她运气好,几年前皇后娘娘开办了一所“皇家女子学院”,专门招收女子,教她们读书识字。
姐姐因为是家里第一个去报名的,被选上了。
狗子在长安见到了几年未见的姐姐。
姐姐变了。
她不再是那个面黄肌瘦的乡下丫头,她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衣,头发盘了起来,在长安城里最大的一家医院当“护士”。
她会写字,会算账,还会给病人打针换药。
医院里的大夫和来看病的病人,都对她客客气气地喊她“先生”。
姐姐每个月能挣五贯钱,比他还高。
她用自己挣的钱,在长安城里租了一间小房子。
她对狗子说:
“狗子,咱爹娘苦了一辈子!等咱们再攒点钱,就把爹娘都接到长安来,让他们也享享福!”
狗子看着姐姐那张自信、发着光的脸,用力地点了点头。
…
晚上,工厂的集体宿舍里,狗子躺在自己的床上。
他花了一文钱,买了份今天的《大唐时报》。
他跟着工厂夜校的老师学了几个月拼音,现在已经能磕磕巴巴地把报纸读下来了。
报纸头版头条写着:
“我大唐南洋宝船舰队,于昨日满载香料宝石,顺利抵达天竺…”
狗子读着报纸,窗外那台巨大的蒸汽机还在有节奏地轰鸣着。
那声音,像是这个时代沉稳而有力的心跳。
狗子看着手里的报纸,听着窗外的轰鸣,一股从未有过、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涌上心头。
里面有激动,有骄傲,还有一种无比踏实的安全感。
他知道—这就是他的时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