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中书令大任

太极殿。


气氛紧张得几乎要凝固。


这是武后与太子第一次在朝堂之上,因为一个重大人事任命而产生公开的分歧。


“刘尚书老成持重,堪当中书令大任!”李弘的声音很平静,却不容置疑。


“刘尚书太过稳重,如今大唐百舸争流,需的是能披荆斩棘的干吏,而不是一个只会守成的庸臣!”武后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如刀。


母子二人目光相对。


一个,是为了守住自己老师开创的稳固盛世;一个,是为了将自己的改革意志更彻底地贯彻下去。


谁都没有错,可谁也都不肯退让。


双方僵持不下,大殿里的空气安静得能听到人吞咽口水的声音。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那个自始至终保持沉默的男人。


秦源。


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一票将决定这场相权之争的最终走向。


他会支持谁?


是自己一手教导出来、理念相同的太子?还是那个与他合作多年、手段狠辣的皇后?


秦源依旧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三天后,李治召集了最后一次廷议,来决定中书令的归属。


武后来了,太子来了,所有重臣都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就是图穷匕见的日子。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秦源的位置却是空的。


一个内侍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


“启禀陛下,皇后殿下,太子殿下……秦太傅偶感风寒,今日告病缺席……”


整个大殿,一片哗然。


告病?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告病?


所有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一下子明白了。


秦太傅这是—谁也不想支持,谁也不想得罪,他选择了弃权。


这一下,皮球又踢回给了李治。


武后和太子,都看着龙椅上的天子,等待他做出最终的裁决。


李治望着下面针锋相对的妻子与儿子,头又开始疼了。


他宣布退朝,廷议择日再议。



当天晚上,一道密折由秦源府上,悄悄送进了皇宫。


李治在寝宫里打开。


密折上,秦源没有提任何一个候选人的名字,他只提出了一个建议。


效仿前朝旧制,废除权力过大的中书令一职,取而代之的,是设立一个由五人组成的“政事堂”。


这五个人,共同行使宰相之权,集体议政,互相制衡。


至于这五个人的人选,秦源也给出了建议:太子提名一人,皇后提名一人,军方出一人,格物院出一人,再加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老臣。



李治看着这份密折,久久没有说话。


许久之后,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笑容。


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


他没有去争那个位置,而是釜底抽薪,直接把那个位置的权力给拆了。


一场足以让他这个天子都头疼不已的权力风暴,就这样,被他用一种制度改革的方式化解于无形。


第二天,李治下旨:废中书令,设政事堂。


一场可能引发帝国高层**的危机,就这样,变成了一次推动**制度进步的契机。


而秦源,那位自称“因病”、从未出现在这场风暴中心的人,却依旧牢牢掌控着整个棋局的走向。


广州港的水面,今日有些不同寻常。


寻常往来的商船,无论来自何方,那旗帜样式总归是眼熟的。


今天来的这支船队,不一样。


船很大,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至少有几十艘。


船头挂的旗,是血红色的底,上面绣着一只黑色的双头怪鹰,两个脑袋各自望向一边,那模样,说不出的怪异和凶悍。


港口的官员没见过这阵仗,不敢怠慢,一边派人好生接待,一边将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长安。


秦源拿到这份塘报的时候,人正在格物总院里,看着新一代蒸汽机的图纸。


他只扫了一眼那旗帜的图样,手指在图纸上轻轻敲了敲。


双头鹰。


拂菻,也就是东罗马。


这帮人,终于是找上门来了。


速度比他想的,还要快上一些。


“让他们的人,来长安!”


秦源淡淡的吩咐了一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