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寂静的没有一丝声音。

近百名文武大臣站在大殿两侧,无人像往常那样交头接耳,甚至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

孟景穿着龙袍,一步步坐上那张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

他每一步都沉稳有力,冕旒下的脸庞看不出喜怒。

他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

这种沉默的对峙比任何发怒都更让人紧张,底下的官员们垂着头,感受着那股从御座之上弥漫开来的无形压力。

终于,刘应振颤巍巍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他跪伏在地颤抖道:“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孟景的视线落在他身上,依旧没有说话。

刘应振将头磕在冰冷的金砖上,声震大殿:“京城齐丰仓被烧,数十万石粮食付之一炬,京城百万军民马上就要断粮!这件事发生后到处都是流言,百姓害怕,都说这是上天在警告,是不祥的征兆!”

他猛地抬起头,老泪纵横。

“陛下!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百姓的命!现在根本动摇,人心不稳,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恳请陛下为了天下苍生,下罪己诏,安抚上天,也安定民心!”

“恳请陛下下罪己诏!”

随着刘应振话音落下,他身后的大臣们齐刷刷地跪倒一片,声音汇聚在一起冲击着这座宫殿。

他们没有一个人提及弑君篡位,却句句不离“天谴”与“不祥”。

他们没有一个人指责孟景失德,却逼着他承认自己有罪。

他们用恭敬的姿态,逼迫他们的君主。

孟景看着底下跪着的大臣们,这些人,都是大昭明的肱骨之臣。

他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发出极有规律的“哒、哒”声。

这个声音不大,但每个跪着的官员都听得到,声音像是敲在他们的心里。

过了很久,孟景终于开口:“刘爱卿所言,朕知道了。”

他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众卿也都辛苦了。”

他缓缓站起身,没有再看任何人,只说了一句:“退朝。”

说完他转身走向大殿后面,留下满朝文武跪在原地面面相觑。

没人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没有斥责,没有争辩,甚至没有安抚

新君就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涟漪,然后便沉寂了下去,让人完全看不透深浅。

刘应振跪在地上维持着那个姿势,一直到孟景的身影彻底不见,他才慢慢站起来。

他看着空无一人的龙椅,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心里想:这不是一个温和的皇帝,这是一个懂得忍耐的对手。

他走出大殿,几名心腹大臣立刻围了上来,其中一个官阶稍低的官员忍不住问:“首辅大人,陛下这……这是何意?就这么退朝了?”

刘应振冷哼一声,嗤笑着说:“他这是在跟我们耗,他以为不说话我们就拿他没办法了吗?他太年轻了。”

另一人接话:“没错,如今粮食被烧是事实,流言四起是事实,雁门关被围也是事实。他不是像煜王妃那样的神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变不出粮食来。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等。等到城中百姓饿肚子,等到军心动摇,他这个皇帝就坐不稳了。”

刘应振点点头,对众人说:“都回去吧,记住,什么都不要做,也什么都不要说。等着看好戏就行。他不下罪己詔,我们就天天来上朝,天天来**。看谁耗得过谁!”

众人听了心里顿时安定下来,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抓住了孟景的死穴,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夜深了。

御书房里只有一盏灯,孟景一个人坐在御案后面,面前没有奏折,只有一杯已经凉了的茶。

白天朝堂上的画面在他脑中不停出现,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那些激愤或伪善的言辞,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一样将他牢牢困住。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或许从一开始,他就不该坐上这个位置。

吱呀一声,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

苏婉晴端着一碗安神汤走了进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