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来人,多少人不由的点头,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那可是加分项。

哪怕不能说个个都厉害,也是会尽可能的练得好看一些,至少也是要唬得住人。

【至于书便是书法、书写、识字、文书。也称之为六书,但周礼中没有说明,我就不细说一应的猜测了。最后是数,称之为九数。与之而来我们想到了什么?《九章算术》。想想多少年前,西方那些总说我们的算术都是跟他们学的,当年小小的我真以为中国竟然那样的落后。

【后来才知道,哪里是我们中国落后了,分明是他们西方在不遗余力的打击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在精神上不断的打压我们。列强亡我中华之心实在是不死。华夏的算术,那是和我们的文明一样历史悠久。有兴趣的可以去仔细了解一下。实在是本人的数学不行,无法细节上来说明。有相关爱好的人可以自行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那我们接下来言顺正传,说的是曹国公李文忠。有人戏称,《三国演义》里的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罗贯中没有见过,却是有可能见识过李文忠的。当然,都是网上的网友们一些笑谈,大家听了且当一乐,大概只是知道一条,李文忠是一个善战的勇将就是了。】

多少人在唏嘘中,以为沈悠可以继续再歪上一歪。

岂料沈悠竟然言归正传了。

听听听,善战之将,也未必不能从中知道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朝有一朝要解决的问题,后世皇帝过的日子也不见得比他们谁好了。

天幕有一句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枪杆子里出政权,手中有兵的皇帝自然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也有足够的能力收拾残局。

反之,手里没有兵,更没有本事的皇帝,不过一个傀儡罢了,难。

明太祖朱元璋时,突然听到沈悠正了回来,瞬间一懵,说谁?

李文忠呢!

马皇后和朱标都露出笑容,想来也是一定会有他的。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搬家到濠州东乡,娶朱元璋的姐姐,明朝建立后追封为曹国长公主的那一位姐姐。别问名字了,想想朱元璋原本的名字,重八!再有明朝的一应皇后们,马皇后都没能留下名字,实在是……】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天幕的嫌弃。

朱元璋……

【元惠宗至元五年,李文忠出生。老朱家贫困,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家境算是勉强能够吃饱饭,因而时常接济朱家。能够在一家子难的时候愿意伸把手的人,别管是朋友亦或者是亲戚都难得。朱元璋自也是对这位姐夫甚是亲近,也是牢记这份恩情。可是生于乱世中,天灾人祸都不间断。

【至正十年,李文忠十二岁,家乡遭遇旱灾,祸不单行,再遇瘟疫。我们现在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大旱大涝后必有大疫,何况是当时卫生和生活的环境,也不知道有没有消杀。李文忠一家所在的村子二百多口人,十有八九死去。李文忠的母亲也在这时候病逝。

【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是个仁慈也有远见的人,将自己的钱财损出,杀掉牛和猪,以助相亲们能够度过难关。但是天下已然大乱,度过天灾,却又迎来人祸,乱兵入境,李贞只好领着李文忠往淮东避难。

【两年后,至正十二年,李贞听到了朱元璋相关的消息,得知朱元璋在滁州当了郭子兴的将领,立刻前去投奔。兵荒马乱的年代,父子两人不知经了多少磨难,又几经生死,总算是到达滁州,见到朱元璋。

【李文忠见到朱元璋,自是想起自己逝去的母亲,抱着朱元璋哭得不能自己。朱元璋对外甥也是惊奇不已,百感交集。随之安慰李文忠,见到了舅舅如同见到母亲,以后他也有了依靠。而当时的大环境,人人都收义子,以义子为纽带,朱元璋也一样,且让李文忠随他姓,所以有一段时间里,李文忠也叫朱文忠,而朱元璋收的义子,另一个有名的人当属沐英!那一个为大明王朝镇守云南的沐王府,大明纵然亡了,他们一直追随在大明皇帝身边,至死不悔!】

李文忠,沐英,别人不熟悉的名字,朱元璋那自是再熟悉不过,他最是看重也相对出色的孩子们啊!

【自此朱元璋为李文忠请来先生,教李文忠读书识字。作为过来人的朱元璋,很清楚的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想朱元璋为何于乱世诸侯强立的局势之中最后取得胜利,因他擅长学习。他虽然因为家贫而没有办法站在更高的起点,当他有了机会时,却是牢牢的捉住,不会放过。

【对李文忠是寄以厚望的朱元璋自然是要努力的培养。李文忠也是争气的,读书聪颖,敏悟,学东西好像以前学过一样,通晓经义,能诗善歌。至正十七年,十九岁的李文忠奉命率领朱元璋的亲军随军支援池州,首战立功。所以,不怪人们说,大器晚成的人是有,却多是少年出名,想想霍去病,再到李文忠,首次出战都争气的露脸。

【李文忠在池州内击败赵普胜的兵,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至正十八年,李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

【不久邓愈移军江西,李文忠率军于东边的城门抵御,张士诚以为城中是一个年轻的李文忠,惦记先破一破大军,乱一乱军心,派兵而入。李文忠一看立刻另派将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敌人后路,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

【败了一场也不能认了,过了一个月,张士诚再次进攻,李文忠又在大浪滩打败敌军,乘胜攻克分水。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李文忠又率军将其击败。斩首陆元帅,焚烧敌垒。张士诚接连在李文忠那儿吃了亏,多少也是要记得教训的,从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