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这就发达了?
这一边。
胡老三正在整合手中的牌。
他的目光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对待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显得格外慎重。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此刻内心正在思考,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明白,倘若只是自己一个商贾,那在上层圈子里面完全算不得什么,就像一滴水落入大海,掀不起半点波澜,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不会有人把他放在眼里。
认识到这一点让他的心情有些沉重,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
朱樉、朱棡、朱煐、老朱、朱允熥、张平、方孝孺。
这圈层里面无论是任何一个拿出来都不是自己能够沾边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权势与地位,都是他需要仰望的存在,都是他需要小心应对的人物,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麻烦。
这些名字在他心中沉甸甸的,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想要长期和这个圈子扯上关系,光表忠心是不够的,必须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要让那些人觉得他胡老三有用处,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样才能在这个圈子里站稳脚跟,才能真正融入进去。
这个道理他想了很久才想明白,此刻更是深有体会。
一个商贾的力量比较寻常,可要是能够整合一群商贾,代表这一群商贾发声,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的话语权就不是一个普通商贾可以比拟的了,说话的分量也会重很多。
这个想法让他看到了希望,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无论对于商贾群体而言还是对于以朱煐为首的稷下学宫群体而言都是大好事,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他必须好好把握,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要牢牢抓住。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就像黑暗中点亮的一盏明灯。
他慢慢将手中的牌理齐,一张一张地叠好,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指节轻轻敲打着牌面,发出细微的声响,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脑海中不断盘算着各种可能性,思考着每一步该怎么走。
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他的命运,让他既期待又忐忑。
而与此同时。
另一边。
朱棣府中。
黄子澄、齐泰此刻正在朱棣府中筹划,三人围坐在一张红木圆桌前,神色凝重,彼此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似乎在传达着什么不便明说的信息。
屋内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朱允炆的身份特殊
,他与吕氏在东宫寻常不能离开东宫,否则容易惹人非议,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对他的声誉会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地位。
这个限制让他们必须小心行事,如履薄冰。
更何况朱棣的身份也敏感,一个是皇子,一个是皇孙,两人的关系本就微妙,需要格外注意分寸,不能太过亲近,也不能太过疏远。
这种微妙的关系让他们必须谨慎对待,步步为营。
一个极有可能是未来储君,一个是北地燕王,这大半夜的未来储君私会燕王,要是被人抓到痛脚可不是小事,轻则受罚,重则影响储位,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小心谨慎。
这个风险他们心知肚明,不敢有丝毫大意。
朱允炆毕竟不比朱允熥,两人的处境截然不同,一个备受关注,一个无人问津,一个如履薄冰,一个随心所欲。
这种差异让他们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
朱允熥在大家眼里压根就没有半点竞争储君位置的竞争力,所以他做什么压根不会引起其他人的任何反应,就像一阵风吹过,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没有人会在意他的举动,也没有人会去关注他。
这种自由是他们所没有的,令他们羡慕不已。
半夜私会凉国公?
私会朝廷重臣?
你奏了他又能如何?
不过黄子澄和齐泰代表朱允炆夜会朱棣的影响倒是不大,这也是他们敢前来的原因,毕竟他们只是臣子,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也不会引起别人的猜疑。
想到这让他们稍微安心,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虽然如今的黄子澄和齐泰隐隐在文官集团中成了中生代的领军人物,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过人的才干,逐渐在朝中站稳脚跟。
地位的提升让他们有了更多底气,说话也更有分量。
老一辈的有意给后人铺路,新一辈的中又没有能比得上黄子澄和齐泰的,这使得他们的地位越发重要,逐渐成为文官集团的中坚力量,说话也越来越有分量。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
两人本身就颇具才干,且又被朱允炆和吕后信任,这更增加了他们在朝中的分量,说话也更有底气,做事也更有把握。
这信任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最大的倚仗。
在文官集团中地位甚高是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为所欲为,他们依然要遵守朝廷的规矩,依然要谨言慎行。
这让他们始终保持清醒,不敢有丝毫懈
怠。
可同样的,两人入朝时间都还不算太长,年龄也不大,所以两人要说论官位,论在朝中的实权,是不大的,还远远比不上那些老臣,在朝中的根基尚浅,需要时间积累。
现实让他们明白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急于求成。
两个在朝中没有实权且官职不高的人,就算是夜会了燕王又能如何?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也是他们选择这个时间前来的原因,趁着夜色掩护。
这安排显得很是周到,考虑得很是周全。
黄子澄和齐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朱允炆的代言人,替他处理一些不便亲自出面的事务,为他分忧解难,为他出谋划策。
所扮演的这角色让他们感到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朱棣的府邸门口放着两个大石狮子,石狮子的表面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显得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府邸上下处处透露着主人的身份,彰显着皇家的气派。
晚风吹过,卷起落叶,在地上打着旋儿,发出沙沙的声响,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萧瑟,也增添了几分凉意。
如此夜晚让人心神不宁,难以安眠。
庭院里,月光洒落,伴着周围通明的灯火,将整个府宅照的亮如白昼,连石阶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院落里的花草也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鲜活,仿佛白昼一般,明亮而温暖。
这般景致让人暂时忘记了烦恼,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
此刻朱棣的脸上满是兴奋,嘴角微微上扬,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整个人显得容光焕发,与平日里的沉稳判若两人。
如此变化让人不禁好奇发生了什么,迫切想要知道原因。
黄子澄和齐泰此刻也是一脸错愕,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显然被朱棣异常的热情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局面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面面相觑。
就在刚刚,两人刚到燕王府,还没来得及通报就被迎了进来,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意外,也有些受宠若惊。
这般待遇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完全出乎意料。
原本黄子澄和齐泰只是想了解一下今天这燕王府学宫宣传的进度同时想知道朱棣后面的打算,毕竟这事关重大,关系到他们的整体布局,不能有丝毫马虎。
目的很明确,也是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
结果刚入朱棣府中就撞上了兴奋的朱棣,这完全出乎他们的
意料,让他们一时反应不过来,脑子都有些转不过弯来。
突发状况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黄子澄和齐泰互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疑惑,两人的眉头不约而同地皱了起来,心中充满了疑问,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默契地互视一眼后,他们更加确信事情不简单,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
不是,这燕王怎么了?
平日里燕王也不这样啊。
燕王向来不都淡定的吗?该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变才对。
可眼下,燕王这般兴奋,这般急切,完全不像平日里的他,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意外,也有些不安。
朱棣异常的状态让两人错愕的同时,心里头不约而同地升起了同样的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让他们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开始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这种担忧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沉重,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黄子澄看向齐泰,两双眼睛的眼神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一起,在空中交汇,彼此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担忧,也都看出了对方的困惑。
这种无声的交流让他们更加确定彼此的猜测,心中更加不安。
四目相对
双方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意思,那是一种混合着疑惑与担忧的情绪,既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又担心是不好的消息,心情十分复杂。
这种复杂的心情让他们难以平静,坐立难安。
燕王向来淡定,要说定力,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燕王定力十足,不会轻易表露情绪,总是沉稳如山。
这个印象深深印在他们脑海中,难以磨灭。
月旬前刚到京城当街纵马就被朱煐那小子强行给以大明律送进了应天府府衙大牢,结果前几日在朝堂上还唾面自干,替朱煐说话,想要试图拉拢,这份忍耐力非同一般,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这件事让他们对燕王刮目相看,佩服不已。
拉拢不成依旧不急不躁登门拜访,表现得十分大度,丝毫没有记恨的样子。
这种气度让他们深感佩服,自愧不如。
这样的忍耐力,这样的定力,寻常之事岂能让他如此动容?这让他们更加确信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而且不是小事。
想到这,黄子澄和齐泰更加不安,心跳加速。
既然寻常之事不能让他如此动容,那么.真相只有一个!
出事了!
而且这件事情必定与燕王有关,让
燕王为之动容!
黄子澄心中思绪纷飞,各种可能性在脑海中闪过,快速分析着可能的情况,试图找出真相。这个思考过程让他倍感压力,额头渗出冷汗。
继续思考。
看着朱棣,眼眸攒动,脑海里已然大致明白,心中的猜测渐渐成型,想到了最有可能的原因,觉得应该就是这件事。这个猜测让他稍微松了口气,但并未完全放松。
眼下能让燕王如此动容的事情,无非就是与燕王府学宫有关,这是他们最近最重要的谋划,也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两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学宫上,心中有了方向。
那么也就是.
黄子澄脸上露出笑容,抬头看向朱棣,试图从朱棣的表情中读出更多信息,判断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想从朱棣的反应中得到确认。
"燕王可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们?"
此言一出,朱棣脸上表情一滞,随即又舒展开来,眼中的笑意更浓,显然被说中了心事,觉得黄子澄猜得很准。
这反应证实了他们的猜测,让他们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哦?本王表现的这么明显吗?"
朱棣摸了摸自己的脸,哑然失笑,似乎对自己的失态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自己的情绪这么容易就被看穿了,觉得有些意外。
"哈哈哈哈,既然如此,本王也就直说了。"
"今日燕王府学宫将开的消息传扬出去,暗地里已经有商贾让人来与本王联系,黄大人,齐大人,你们不妨猜猜今天这一天时间,商贾送来多少银钱?"
朱棣似笑非笑的看着黄子澄和齐泰,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显得胸有成竹,似乎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
这番反应让他们更加好奇,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黄子澄和齐泰互视一眼,两人的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燕王府学宫的消息传播得如此之快,效果如此显著,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两人心中俱是震惊,没想到事情进展得这么顺利,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原本以为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这个结果让他们喜出望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果然是燕王府学宫之事!而且看样子还是个大的好消息!这让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再那么紧张。
了解缘由后黄子澄和齐泰不由长舒一口气,心情顿时轻松不少。
黄子澄看着有些得意,嘴角已经藏不住笑的朱棣,心中思绪万千,开始
快速盘算起来,思考着这个好消息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后续的安排。
这个好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燕王府学宫的重开流程是完全照搬朱煐当初说要重开稷下学宫时的流程,每一步都精心设计过,确保万无一失,不会出什么差错。
祭酒同样是找了陛下,以陛下的名头足以给学宫背书,这给了学宫足够的权威性,让商贾们更加放心,觉得这个学宫可靠。
这个安排增加了学宫的公信力,也让商贾们更有信心。
稷下学宫的副祭酒当初是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两位王爷作为副祭酒,也让商贾有了充足的信心,觉得这个学宫可靠,值得投资,不会有什么风险。
这个先例给了他们很大信心,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
而燕王府学宫也效仿了这一点,燕王朱棣亲自出任这学宫副祭酒,同时允炆殿下也同样担任副祭酒一职,这个阵容可谓豪华,不输给稷下学宫,甚至更有吸引力。
如此阵容让他们信心倍增,觉得成功在望。
就光从高层的纸面实力上而言,燕王府学宫和稷下学宫几乎没有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这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觉得这个学宫一定能办成。
不少商贾们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而宣传也是同样模仿着稷下学宫的宣传,目标也是商贾,希望能吸引他们的投资,为学宫筹集足够的资金,确保学宫能够顺利开办。
这个策略显得很是明智。
不过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赚的最多的,所以燕王府学宫的收益,应该是不如稷下学宫,这是黄子澄最初的判断,觉得能够达到稷下学宫的一半就不错了,不能期望太高。
稷下学宫第一天胡老三带着整整三十六万两银子上门,买下第一个名额,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也让他们对燕王府学宫的期望值提高了不少,觉得应该也不会太差。
稷下学宫的先例让他们有了参考,心中有了底。
按照这个来比较的话.
黄子澄心中稍稍思量后抬头看向朱棣,开始在心里重新估算可能的数字,觉得应该不会太低,但也不会太高。
估算过程让他很是专注,眉头微皱。
此刻朱棣正笑呵呵地看着黄子澄,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似乎在等待一个有趣的答案,想看看他们能猜到多少,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
"燕王,今日我猜商贾送来十五万两银子左右,可对?"
黄子澄说完目光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