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和玻璃的成功量产,为“破晓之心的工业体系,补上了最后一块关键的属于基础材料学的拼图。

当王师傅带着他的团队,开始兴致勃勃地,为“太阳的权柄二期工程,大批量地生产标准化的铝面反射镜时,苏溟舟则终于有时间,去处理另一件,一直压在他心头的大事。

他找到了李杨,就在那间如今已经成为整个云帆主岛神经中枢的指挥部里。

“杨哥,苏溟舟开门见山,“五龙潭的内奸,查得怎么样了?

提到这个,李杨那张总是充满了刚毅和果决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冰冷的怒意。

“已经查清楚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份薄薄的卷宗,递给了苏溟舟,“就是丁强那伙人里,两个后来才投靠过来的小子,一个叫刘冰,一个叫阿伟。我们把所有人都过了一遍筛子,确认了他们是唯二出卖情报的人。

李杨顿了顿,脸色有些凝重地补充道:“不过,根据他们的交代,丁强那伙人里,还有另外几个人,也跟高翔的探子有过接触。虽然他们没敢答应高翔的条件,但……也知情不报。

苏溟舟的眉头皱了起来:“这可是个隐患。

“没错,李杨点了点头,“名单都在卷宗里,我已经记下来了,你到时候把卷宗带走。

“先不要打草惊蛇,苏溟舟沉思了片刻,说道,“五龙潭那边人心刚刚稳定下来,丁强他们也算是在血战里立了功,现在不宜搞得人心惶惶。先把这几个人从关键岗位上调开,暗中观察。这件事,等我们彻底站稳脚跟了,再慢慢清算。

“他们跟高翔,是怎么搭上线的?

“高翔那伙人,之前就一直在我们外围活动。这两个家伙,在一次外出砍柴的时候,被高翔的探子给截住了。李杨的声音,充满了鄙夷,“结果,连打都不用打,高翔只是许诺了他们一些罐头和香烟,还封了两个‘队长’的空头衔,他们,就把五龙潭的**、巡逻路线,全都给卖了。

“动机呢?

“还能有什么?李杨冷哼了一声,“就是……懒。觉得我们‘破晓之心’的规矩太严,干活太累,不想流汗,又想过人上人的日子。他们觉得,高翔那样的人,才能让他们‘不劳而获’。

苏溟舟沉默了。

这,或许是末日里,最可悲,也最常见的一种堕落。不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是因为走投无路,也不是因为血海深仇,仅仅是因为,那份早已根植于骨子里,属于旧世界的惰性与贪婪。

“人呢?

“按照议事会的最终决议,已经发配到北望岛去了。李杨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让他们去那里,开一辈子的荒,挖一辈子的石头。什么时候,学会了用自己的双手吃饭,什么时候,再谈‘做人’的资格。

这,是“破晓之心

“高翔那边呢?苏溟舟继续问道,“我们那一战,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根据那两个内奸的交代,高翔的核心主力,其实也就那么大几十号人,都是跟他一样,有点头脑,但心肠坏透了的家伙。剩下的百十号人,都是些被他裹挟,头脑简单的炮灰。李杨分析道,“我们那一战,几乎全歼了他的炮灰,也打残了他的核心主力。他现在,就算是能逃出去,手底下,也绝对超不过二十个人。

“但这种人,就像阴沟里的蟑螂,只要没被彻底踩死,就总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我已经让五龙潭那边,加强戒备了。

苏溟舟点了点头。他知道,只要大陆的秩序一天不恢复,像高翔这样的“蟑螂,就会源源不断地,从文明的废墟里,滋生出来。

……

又过了三天,当钱兴邦和孙宇,带着满眼的红血丝和一脸的兴奋,向苏溟舟报告,“五龙潭号和“紫金山号两台电台,已经全部组装并测试完毕时,苏溟舟知道,是时候,将这张无形用电波编织的巨网,撒向远方了。

他再次,将李杨,叫到了码头。

“杨哥,苏溟舟指了指身后那艘,正在装载着粮食、**箭和各种生活物资的风帆三体船,“下一次,你给五龙潭运送补给的时候,把这台‘五龙潭号’,也一并带过去。

他拍了拍身边那个同样丑陋,但却充满了科技美感的金属箱子。

“我会让孙宇,跟着你一起去。他会负责,指导那边的人,如何架设天线,如何操作机器。以后,每天早晚八点,我们进行一次定时通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随时呼叫。记住,这条通讯线路,是我们未来的生命线,绝对不容有失!

“放心!李杨重重地点了点头。

“另外,苏溟舟继续部署道,“人口,还是要继续扩张。但我们不能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再像以前那样,囫囵吞枣了。我会让许知远大哥,在五龙潭那边,也建立一个‘前线招募点’。以后,在那边接收的流民,就先在五龙潭进行安置和考察,未来再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和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安排。”

“同时,我授权侯破浪和许知远,可以在确保五龙潭基地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派出小规模精干的探索队,向内陆,进行渗透。我需要知道,在我们视线之外的那些地方,到底还有没有,像丁强他们那样,可以被团结的幸存者?有没有,像紫金山那样,值得我们去合作的成建制势力?”

“明白!”

“至于我……”苏溟舟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投向了那片更遥远,通往金陵湾的蔚蓝色航道,“我,要亲自带队,走一趟紫金山。”

……

三天后,“诺亚号”,再次起航。

这一次,它的船舱里,装载着的,不再是武器和粮食,而是两样,足以改变整个废土格局的文明火种。

——一台名为“紫金山号”的短波电台,和整整五箱,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稻草里,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

航程很顺利。当“诺亚号”,时隔近两个月,再次,停靠在紫金山那熟悉,如今已经变得更加繁忙和有序的码头时,前来迎接的,依旧是那位充满了学者风骨,令人尊敬的王教授。

“小舟!你可算来了!”老人看到苏溟舟,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