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入秋,汴京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们都往自己鬓边戴上一枚楸树叶,取一叶知秋的含义。

瓜农沿着巷子叫卖,槐叶巷四邻纷纷出门买上几个甜瓜,以防秋燥。铁匠家里还割了几斤羊肉来涮锅子吃,贴一贴秋膘。

穗儿早把兔子烟花抛之脑后,和巷子里其余孩童围在巷口的泥沙处玩斗蟋蟀,几个孩子各自下注,赌注还是树叶,他们把这当铜钱使呢。

骆抒趁着日头好,把箱底的衣物翻出来晒晒,其中国公夫人曾赏的华贵满绣大衣裳也支在房里去霉,一下子屋里满满当当,没个落脚地。

阿姑受到卢茜娘的邀请,一早去了天工帛,两人倒是有的聊,说起布料啊生意啊真是聊不完的话。

骆抒赶到码头市集,买上几种油,桐油、羊油备齐了去上审刑院。

多亏了穗儿弄坏兔子烟花,洒落在油里的火药给了她灵感,她开始琢磨那堆灰放在油里会不会更易辨认。

于是她准备拿上这些,好好地研究一番。

韩雨钟见她忙进忙出,拿了油、火炉、陶瓮、甚至还有铁锅架起来,俨然是大干一场的架势。

虽然骆抒没有使唤他,他还是很自觉地打起下手,成了骆娘子身边的小帮工。

小帮工疑问,“娘子,我们这是要干什么?”

骆抒取出先前分好的灰,把他照样分三个罐子倒入羊油,然后再放灰进去。

因罐子不是透明的,骆抒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看清灰尘的变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相当考验她的眼力。

韩帮工得了命令,开始紧张自己是否能做好,“娘子,我要是手抖了,你可别骂我。”

他射箭骑马样样在行的人,怎么会手抖,还不是怕坏她的事。

骆抒盯着他掷灰的手,“要是抖了,罚你今晚不许吃饭。”

韩雨钟心满意足地笑了,“有娘子鞭策,我自当做好。”

他们分别站在长桌的两侧,一人掷灰、一人观测,要是还有一人记录就好了。

韩雨钟摆上纸笔,“这还不好办吗?”

于是刚上门的宋禀安就这么被抓了壮丁。

他捏着墨笔,“我也是遇着你俩了。”

没人回答他这句话,韩雨钟提示道,“我开始放了。”

骆抒点头。

灰落进油里后,瞬间被足量的油脂包裹,各种物质开始反应。有些以极慢的速度燃烧溶解;有的被粘结成团,缓缓沉底;有的漂浮在油面上,析出泛青色来,边缘还呈现出一圈荧光绿。

甚至和羊肉签里的火药成色有相似之处。

试了三个油罐,骆抒都观测到差不多的效果,看来,用油这一步是走对了。

宋禀安将记录好的卷轴递过来,“这些青啊绿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韩雨钟接过卷轴,瞪他一眼后马上翻成另一张面孔跟骆抒讲话,“一次看不出来就看第二次第三次,别心急。”

宋禀安:……天啊,人怎么变脸变得如此之快。

为求稳妥,骆抒也决定再试一次,她对韩雨钟、宋禀安说道,“那就劳烦二位了。”

宋禀安摆摆手,“这算什么,骆娘子客气了。”

他瞅瞅旁边的韩雨钟,这小子最近总是时而神秘微笑时而眉头紧锁,挺作怪的。

谁知韩雨钟却说,“不劳烦,我是想保住自己的暮食。”

又说怪话了。

更神奇的是骆娘子听了,非但没有疑惑,反而露出一个浅浅的笑来。

这两个人真是太腻歪了。

他退了一步,打断两人的对视,“诶诶,重新来。”

这次骆抒让韩雨钟取了桐油,还是一样,把灰尘落入到桐油中,看它会有什么变化。

直到得出相同的答案,骆抒才能放心。

析出青色,边缘泛出荧光的东西,,她心里已有了答案。

只是……

“物证中还有死者一套衣服和鞋,对吗?”骆抒问道,韩雨钟闪进屋内将东西拿出来。

宋禀安见到熟悉的衣物,忍不住感概,“此案凶犯真是太过谨慎,对方一定知道大理寺查案的手段。”

能给死者换一身衣服抛尸,连路上的痕迹都扫清,宋禀安猜想对方一定不是平民百姓。

是官员?还是军中?

韩雨钟戴好手套,将衣物展开,他的见解更加细节,“若说是知道大理寺的手段,为何不将尸体藏匿起来,或者埋在更深的山里。会不会是命案背后更有大的案子,只能草草将人杀掉,管不了那么多了?”

骆抒摸摸衣物,她是见惯布料的,如今上手一摸,就知道衣服没下过水。

这是一身寻常百姓穿的粗布褐衣,上面没什么痕迹,倒是死者留下的那双鞋鞋底,有一层薄薄的泥土。

骆抒将这层泥土剥离下来,用棉布蘸了一块,放在油里浸上几息,拿出细看,上面竟也有幽幽发光的绿色。

她心里的肯定又多了几分。

就是不知,死者的鞋有没有被换过。

宋师傅昨日还说过,他验尸时发现死者除了双手粗糙有茧之外,身上的皮肤都细腻白净,不像是时常劳作的人。

可如今这个世道,能够像这样的,要么是富贵闲人要么是官老爷,怎么会没人报官呢。

宋禀安摸着下巴沉思,更大的案子?比人命还大?他拱手行了一礼,“不好意思,骆娘子,借你们韩雨钟一用。”

韩雨钟正在收拾工具,头也没抬,“要去哪儿?”

要是去的地方远了,一来一回得费上一日功夫,他就没法送骆抒回家。

费姨上京和骆抒同住,她这几日脸上笑模样都多了。他们虽少有相处的时机,可见到她的笑脸,韩雨钟觉得日子都过得快些。二来是费姨也见过韩雨钟几次,但没有过问他和骆抒的关系,他一时捏不准长辈的心意,只能多多表现自己。

却听见宋禀安回答,“发现尸体的山坳处。”

啧,那地方可是在城外。韩雨钟记起卷宗上就过探查的记载,于是问他,“大理寺不是已去过了吗?”

宋禀安理亏,“这不是知道你本事大,想同你再去一次吗?”

既如此,韩雨钟不好再拒绝。

他望向骆抒,硬要交代,“我回城定已晚了,你也早点归家,别呆太晚。”

骆抒急忙忙跟上,“我可以同去吗?”

两个郎君反应各异,宋禀安劝道,“那地方偏僻难行,只怕骆娘子的脚力不逮,若我们找到什么要紧的,带回去给你看便是。”

可她的神色坚定,一双眸子闪着跃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