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号上午,就在会议中心展开了一场摸底考核,颜希望着厚厚一沓的卷子,上面刊印了整整120道选单项选择题。
涂教授站在前头告诉他们考试时间不限制,闭卷。做完交上来后进行开卷考。
开卷会给他们每人发上一本一模一样的书,大家开卷作答,但是有限制时间,是在一个小时之内。
能够进入国家科技研究中心的学生都是实力和智慧兼具的,对待这场模拟考试没人敢懈怠,而是专心投入进去做答。
颜希也屏住一口气开始奋笔疾书做题。
120道题的体量偏多,她把题目做答时间控制在1分钟一道选择题左右,最多只需要两个小时,她就能够作答完毕。
整套卷子做下来,真不愧是国家人员的选拔试题。每道都有含金量,各自考核不同的知识点,又或者是几个知识点杂糅。
颜希每做十几二十道单选就会有一两道不够确定的,只能标记在旁边,稍后再回过头来作答。
会议室内大家挥笔直书,一道题接着一道,大概一个半小时后有人作答结束,将纸质试卷交了上去,从涂教授那里接过一本书籍和新的试卷又要转头作答。
颜希是第三个完成120道单选的,当她拿到开卷考试的用书不禁大吃了一惊。
这本书是关于汽车行业的专门用书,和几个人所学专业没有半点关系,考试的试题也是结合了计算机与汽车设备,要想作答,还真得回过头翻书。
涂教授看着所有人都已经拿到用书进行了开卷考试,帮他们计算着时间。
大家若有若无皱起的眉头看在他眼底,只觉得这反应非常正常,要是说闭卷考试考的是是他们的基础能力,那么这场开卷考试考的就是他们搜查信息整合运用的能力了。
一个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涂教授坐了下来,拧开保温杯啜了一口枸杞红枣茶悠然闲适。
一杯茶渐渐喝完,几个人陆续交卷。
等颜希上交完试卷,她松了口气,这考试还真的是不轻松,比参加比赛还要再累上几分。
直到所有人答卷完毕,涂教授将卷子收走,只派了一位男生帮他把六个人的用书收集起来,送到自己那里,然后才招呼所有人静静等候摸底成绩。还说下午的时候他会安排他们跟随□□去系统的了解这里。
下午颜希用过午餐后,和其他五个成员跟随着苏□□的引导,参观了一些大楼。
在专门引导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对这里更加心中有数,觉得非常不错。
几人参观了解研究中心的时间安排在31号下午,这也是涂教授阅卷的时候。此时此刻他正在批阅试卷,为每个人分析各自的薄弱项。
经过几个小时的批改,涂教授统一认为所有人的基础水平都尚算不错,120分的闭卷试卷平均在110分左右,其中答的最好的是沈君彦,颜希。一个114分一个113分,两人因为分数相对颇高,让涂教授记忆犹新。
再看所有人的开卷作答情况,无一例外薄弱点都在于对计算机与汽车结合的地方仍有诸多不足,但信息查找的能力还不错。
涂教授挨个批改完成,在旁边的指导记录上做出批注与建议,打算下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挑明了说,顺便给他们培训培训,弥补短处和不足。
次日。
颜希6人分别被涂教授单独喊来办公室面谈,每个人在里头待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小时。
颜希从办公室里出来,小组里的另一位女生小声问她,“教授是不是有告诉你接下来可能分配的团队,还有自己的薄弱环节、优缺点?”
颜希点头称是。刚才在办公室里,涂教授说颜希的薄弱项还是在于一些具体实践的经验不足,而且像计算机与汽车这样的跨学科的一些问题她处理起来还是有些生。
“教授说了你可以进入哪个团队?”女生问她又怕颜希不回答自己,连忙也说她那边的情况,“教授说我可以进入基础科技研究团队。”
对女生而言,她的基础在六人当中属于中等,也许涂教授是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所以建议她日后进入基础科技研究团队。
而颜希那边,涂教授问了她的想法,基础科技研究团队注重于研究基础技术与基础理论,如计算机编程理论与编译原理、人工智能理论。
而应用科学研究团队专注于将技术应用起来,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如人工智能学习、软件工程等等。
这是两大主要研究团队,在这之外还有独立于它们的其他团队:计算机安全团队、HCI团队、跨学科团队,工程开发团队。
考虑到颜希的情况,她的基础非常牢固,但是实际应用方面恐怕要逊色很多。所以,进入基础科技研究团队会非常的适合她,日后的工作会相对轻松,容易上手。但是好的基础是应用的更佳条件,所以进入应用科学研究团队也是不错的,相信应用科学研究团队也不想错失一个基础牢固的成员。
说到底,这就像是愿意当鸡头还是当凤尾?怎样选都行,却也不好选择。
涂教授将颜希的情况分析了一下,让她自己好好考虑,还说接下来选择好想要进入的团队后就要朝这方面努力,月底最终考核会检测他们是否有能力进入该团队。
其实颜希自己也没有想好她该是进入基础团队还是应用团队,不过,她还可以再好好考虑一番。
回想起当初想要进入国家研究队伍的目的,正是因为颜希想光明正大的把曙带到世人面前,她想用自己的理论证明AI自我意识的存在,这样想一想,好像基础研究团队更适合她。
“曙,你认为呢?”
‘我和小希想的一样。’她现在都已经可以自己做决定了,这和刚认识的她有很大不同,是很好的变化。
考虑清楚,颜希在当晚涂教授下发的团队选择申请表上填报了基础科技研究团队,她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计算机领域理论的进一步研发推动,创新。
申请表一经填好就被收了上去,6个人一合计,颜希才知道只有自己和组内的那女生,还有一个男生选择进入了基础科技研究团队,其他的人要么是应用科学研究团队,要么就是独立于者二者之外的其他团队。
而颜希三个人进入基础科技研究团队后还得经过再分配。还有,如果最终考核不通过,就只能进行三个月的特训,重新选择团队再考核进入才行。
前面的阻碍一重又一重,但颜希不是那样担心,培训开始后,颜希按照涂教授给自己安排的任务和制定的计划开始学习,全部的计算机理论熟背于心,每天都要完成基础计算机试题,还有相关变式的应用。
除此之外,每周基础科技研究团队还会指派一名导师前来指导,讲述一下当前国内应用的重难点、重心和计算机具体发展水平。
这一个月的培训,颜希几乎是三点一线,宿舍,餐厅和培训楼,实在是太忙,而且手机属于不可向外连接的状态,妈妈想打电话问问她状况如何都没有办法。
一个月逐渐过去,培训最后十天内,颜希看着自己所做的试题正确率始终保持在100%,涂教授对她也是赞赏有加,在指导记录上打了高分,不由感谢道:“谢谢教授!”
别看这一个月来颜希非常的忙,实际上涂教授才是忙的脚不沾地的那个人。他要带领6个学生,为他们安排培训方针和计划,监督、落实、评定,短短一个月,颜希觉得他头发都白了几根。
不过转头去看涂教授,他反而像是乐在其中。
这样想想也是,一个本就热心于科研的人,遇上了一大堆孺子可教的学生,他又不可能被他们气出毛病,随随便便指点一下就能开窍,这沟通起来可太方便了,最后还特有成就感。
8月31号。
这是培训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终的考试。颜希早上经过餐厅要了一片厚切吐司,一边走一边吃,顺便拿出基础理论来背。
她现在要前往基础科技专项研究楼参加考试。
在国家科技研究中心待了一个月,虽然有些地方还不能前往,但是颜希对这里的地势已经熟络于心了,知道基础科技专项研究楼应该怎么走。
等她赶到那里,不敢相信整整一间偌大的房间是留给她一个人考试的。
房间四角各有摄像头,能够清晰的拍摄记录到她考试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同时颜希还听说给她考试用的这台电脑也会实时录屏,将作答过程全部记录在案,日后就是颜希档案里的一部分了。
时间一到,颜希独身进入房间,这里是不设监考老师的,监考人员就在摄像头后面,整整八个人排排坐,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这样的压力对于考生而言肯定是强大的,但好在颜希不知道,举止自然的操纵着电脑。
屏幕上有130道题,其中120道是客观选择,10道主观应答。
颜希做起题来丝滑如同流水,也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