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黛玉行事飒爽,卫灵微微一笑,心内也笑道:【好个爽利姑娘,我喜欢!】

“击掌为誓!”

卫灵伸手便与黛玉三击掌,颇有些传奇小说中侠女的风范。

贾敏在旁看着,心下甚是欣慰,林如海在屏风后亦暗赞女儿处事周全,如此既得了良医,又全了卫灵济世之志,更为将来获取声望,培养人手埋下伏笔。

卫灵既与黛玉击掌为誓,答应入林府为医,却特意恳请莫要惊动吉安堂。

不出两日,她收拾好简陋行装,只带着个青布包袱来到林府角门,对迎候的管家媳妇道:“劳烦禀报夫人,民女自来投效,不必经吉安堂引荐。”

贾敏得知后忙请她进内院说话,卫灵坦诚相见,禀明缘由:“民女在吉安堂本就不是正经伙计,金大夫早存了赶我走的心思。若让他知晓是林家聘我,以他趋炎附势的性子,必定要借机攀附,林家待我恩重,民女实在不愿再给府上添麻烦。”

黛玉在旁听得明白:“卫大夫事事为林家考量,我们更不能亏待于你。”

转身对贾敏道:“母亲,不如就将西跨院那三间厢房辟作医馆,让卫大夫既可为府中人看诊,那边从角门出入也方便。”

贾敏颔首称善,当即吩咐下人收拾院落。

又对卫灵道:“既如此,卫大夫便以客卿身份在府中住下,月钱按坐馆大夫的双倍给付,采买药材都从公中出支。”

卫灵还要推辞,黛玉笑道:“卫大夫莫要推却,您越是这般自重,我们越该敬重。只是有一件事……”

黛玉俏皮地眨眨眼,“日后我若有些头疼脑热,偷懒不肯吃药时,您可要帮着劝慰才是。”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卫灵见林家待她至诚,不再推拒,深深一拜:“蒙夫人、姑娘如此厚待,卫灵定当竭尽所能。”

……

荣国府里,荣禧堂中虽燃着上好的银霜炭,暖意却驱不散满室压抑。

贾政、贾赦在旁侍奉立,大气儿也不敢出。

史老太君看着两个儿子,很是恨铁不成钢,怒道:“你们只顾着盐政上的好处,可曾想过你妹子的性命?若你妹夫有个三长两短,叫敏儿如何是好?”

贾政素来最讲孝道,当已母亲高兴为第一要务,来不及细思,忙道:“母亲息怒,儿子这就去打点,必使妹夫顺利回京。”

贾赦却心有不忿,嘟囔道:“盐政这般肥缺,轻易让与他人岂不可惜……”

贾母闻言更怒,看贾赦混不吝模样,一身酒气,愈发脑仁胀痛,伸手扶着额角:“什么肥缺不肥缺!难道要教你妹子守寡不成?此事我意已决,谁也不许再拦!”

贾母捻着念珠,目光扫过贾赦和贾政缓缓道:“你们只看得见盐政是块肥肉,却不想想去年甄家是怎么栽的跟头。”

“万寿节那会子,甄家往宫里送的那尊玉观音,原是想讨圣上欢心,谁知正撞在枪口上,圣上最恨江南官员借贡奉之名行贿赂之实,当场就摔了折子。”

贾赦大约还没完全酒醒,一脸不解:“可咱们家与甄家毕竟是老亲……”

甄家既然出了事端,难道不是把林如海留在江南,和甄家互相支应更好吗?况且甄家素来最得圣心,光是接驾就几回,而今不过一件小事罢了,兴许是宫里那位做给外人看的。

“正是老亲才要避嫌!”贾母冷哼一声,“如今圣上正忌讳江南官场盘根错节,你妹夫在那边无依无靠的,岂不成了众矢之的?他才去任上时盐税亏空,若不是他勉力周旋,早就被人参了一本。”

贾政闻言变色:“竟有这等事?”

此事林如海并未和贾政提过,怪不得今天老太太要屏退众人,留他们二人说话,不过盐税上时有亏空,已是众人心照不宣的常态了。

“你们当那巡盐御史是好做的?”贾母叹道,“盐商背后都是皇亲国戚,你妹夫在那边独木难支,如今急流勇退,正是明智之举。”

贾赦听出些味儿来,酒也醒了许多,虽说妹夫那差事有银子,可见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贾赦想起来一件事,当下也有几分踌躇:“那新任的两淮御史王桑,是忠顺王爷举荐的……”

荣国府和忠顺王府,无甚深交,若林如海仍旧在扬州,甚至可能因此更生芥蒂。

“所以更要让你妹妹回来!”贾母斩钉截铁道,“咱们家如今在朝中势单力薄,正需要这样自己人。”

林如海在翰林院待过,又掌过实权,回京后哪怕做个闲职,关键时刻也能说得上话。

贾赦和贾政再无异议,贾母又命将屋子收拾妥帖,一应摆设都按贾敏出嫁前的喜好来,只等林家进京。

自此,荣国府便转了风向,不再为如海留任奔走,反暗中推动其回京之事。

王桑那边得知消息,只道是自己活动得力,更是加紧谋划接手扬州盐政,将来扬州盐税并入两淮,又有一番忙碌,少不得银子可捞。

林如海在扬州,很快就得知京中动向,对贾敏笑道:“夫人这封信,真抵得过千军万马。”

贾敏却叹道:“只望母亲莫要太过伤怀才好。”

却说林如海上表请旨回京述职,圣上念其巡盐有功,又闻其病体未愈,特准所请。林家上下顿时忙碌起来,林如海借机将那些有作奸犯科、心思不正的仆从或打发、或发卖,留的忠厚本分之人在侧,再有些心思活络有小聪明者,亦是留用了,只是不让他们接触最要紧的事。

转眼过了元宵,择了个黄道吉日,林如海便带着妻女上路了。

林家此番进京,特意选了几艘中等船只,这些船吃水不深,在运河中行驶灵便,不必像那些满载的大船时常要为避让浅滩耽搁行程。

年前借着送节礼,贾敏已先将些笨重家具、古籍字画托镖局运往京中老宅,如今船上这些箱笼,不过是他们的随身用物并些扬州土仪。

黛玉在整理书匣,见母亲进来,便问:“为何不将那些紫檀桌椅一并运走,留在扬州岂不可惜?父亲最爱的一套家具,紫檀难得,又是成套物件,就算搬走也占不得多少。”

贾敏笑道:“你父亲说了,京城老宅里一应俱全,那些大件带着反是累赘,不如留在扬州别院。”

说着贾敏压低声音,“况且如今朝中局势未明,将来你父亲还不知往哪儿去,我们这般轻车简从进京,反倒更稳妥些。”

古往今来成事者,素来都起事于他处,皇城根下可不是招兵买马的好地方,贾敏心知她们会回京城,却不可能长久的呆在京城。

启程这日,扬州码头竟是乌泱泱聚了许多人,除却按例相送的属官,竟还有不少盐商、士绅,更有许多布衣百姓携着瓜果前来送行。

如海才下轿,便见盐运使司、知府衙门的官员们齐齐迎上来,为首的刘同知拱手道:“大人此番回京,实是扬州百姓之失,这些年全赖大人清明,盐价平稳,商民两便。”

林如海还礼间,耳中飘来刘同知心声:【林大人这一走,王桑接手盐政,往后怕是要多事……】

却又听得后方几个盐商窃窃私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