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话本里的人力三轮车更小。

车厢同样有的两排相对的座位,每排却坐不下两个体型正常的成年人。

小麦看了看离去的车辆,即使相对而坐的客人自觉错开,狭窄的座道也迫使座客互相紧紧挨着腿。

很多独行旅客无法忍受与陌生人如此亲密,便会单独包下一辆车。停车场到处是讨价还价的声音,却未能有人讲价成功。

她混在人群中听了一耳朵。距离车站最近的依旧是车头村,人力车程只有十分钟。

若是去车头村,一个人包下一辆车要600铜钱,是停车场的统一价格,若是去更远的地方,开价便五花八门起来,显然,停车场的车更愿意做车头村的生意。

整个停车场的交易都使用实物货币。这里的实物货币和话本一的一模一样,依旧是两百个圆形方孔钱用红绳串做一串,小小一串并不显眼。

同样是雨城,同等车程时间,新话本的车价比最初的故事背景贵了不少。希望只是交通方便变贵……

小麦虽然刚刚重生了一回,可依然不具备洞察人心的火眼金睛。好在她能无限复活,所以可以任性。

随便选了一辆车,问定价格,小麦学其他游客,先支付了一串200个铜钱当做定金,车夫细致数了两遍,三轮车沉默驶出空地,上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

小麦被颠的飞起,脚下的地垫被踩的咯吱咯吱冒水。

这辆车应当是一上午接待了不少客人,虽然有透明雨布绷出的防雨篷,车厢里却已经积了不少水,深绿色的地垫一踩一个水洼。

小麦闲着无聊,仔细检查了一下车内,防雨布没有破损,没有漏雨的地方,脚底下的水都是乘客带来的,因为她的雨衣也正在往下滴水,雨靴也是一踩一个泥印子。

考虑到雨天的泥泞程度,地垫又还能看出深绿原色,这辆车应当每天都会刷洗车厢。

从这一方面来看,600铜钱似乎也没有那么昂贵了……

因为是正午,坐在车里也能看到街道两侧的景象。街道的两侧全是比人还高的灌木丛,再远点就是遮天蔽日的森林。

此处的树林格外高大,目测有上百米高,树干比车厢还粗。

从植被的茂密程度来看,眼前这条土路大概率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虽然路上的积水一直无法褪尽,车辆驶过的地方迸溅出无数泥点子,可道路两侧依旧有冒雨摆摊的商贩。

路边的摊位并非摆在泥地里,而是摆在遮雨的棚子里。

简陋的草棚子上搭着整块的防水布,腐朽的木柱仿佛随时会倒塌,棚顶积水倾泻进后面的灌木丛,货物摆在抬高的石板上,摊主大多拢着手踩着泥地踱步取暖。

条件好一点的摊位上还有三轮车,但没人舍得坐到三轮车里。

表情最惬意的是那些车上载着烤炉的摊主,在卖烤地瓜、烤蘑菇的同时还能蹭点烤炉的热度。

摊位集中在车道的另一侧,可能因为只有那些准备离开的游客,才有兴致一步一步走去车站,在离开的同时买点土特产。

土路两侧不时有个摆摊的原住民,三轮车需要走得很小心,不时还要大幅度转弯,才能在错开车的同时,不碰到摊位。

不管是摊位,还是三轮车,都对此习以为常。

不过也能理解,能在这个路段摆摊,或者走车的,大抵是距离最近的车头村的村民,都是同乡,自愿会愿意彼此包容,就是可怜乘客要被颠簸坏了。

小麦下车时被颠的有些反胃,久违的晕车感袭来,整个人都蔫蔫的,但还是爽快支付了剩下的400铜钱。

单坐个车就要600铜钱,也不知道手头的货币够花几日?

她拢了拢身上的雨衣,环视村落。

下车的地方依旧是个专门用于停车的空地,看位置,大概在村口,脚下有稀疏的野草,村外有浑然一体的绿色苔藓,脚下这块空地应当村民自发踩踏出来的。

停车场里没有顶棚和火炉,干这一行的村民集中等活儿,三三两两的车子凑在一起,村民隔着雨幕聊天,看起来彼此都很热络的样子。

再忘记,村民的房子在主道两侧排成整齐的两排,一样大小,一样的黑色大门,一样的白墙灰瓦二层小楼,想来是统一建设的居民区,相邻的两家共用一堵院墙。

家家户户都打着民宿的招牌,有些还亮着自制的彩色灯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