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崇祯说着,把土豆塞进嘴里咀嚼几下,又夹起一块番薯:“此物名为番薯,吃法和土豆基本一致,只是口感有所不同。”
“土豆清香软糯,番薯则是软糯中带有甘甜。”
宋应星听着崇祯的话,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随而斟酌着开口:
“黄爷,土豆、番薯固然口感极佳,可尚不知亩产如何,如若亩产太低,恐不宜大面积种植。”
宋应星的话虽然说的委婉,但崇祯又岂会听不出来这话里有话。
宋应星话里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说,当下大明缺粮,若是番薯、土豆亩产太低,占用大量良田种植不划算。
番薯、土豆在后世那可都是高产农作物,在有的地区亩产可以达到几千斤。
成然,现在这个时期肯定达不到那么高的产量,不考虑病虫害及其他因素,亩产千斤左右应该还是可以的。
崇祯一番思纯盘算后,缓声开口:“宋先生,这番薯、土豆都是极为高产的农作物,只要管理得当,亩产达到四十甚至五十斗应该不成问题。”
崇祯这话一出,众人皆是一脸不敢置信的神情,尤其是王狗胜两夫妇,震惊得嘴能放下一个鹅蛋。
“黄兄弟,咱是在农田里长大的,我却从没听说过有这么高产的物种,这要真能一亩地产出四五十斗,那往后咱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那可不,满清的“麻子哥”单凭一根红薯条就养活了上亿人,若红薯、土豆能在大明普及种植,那百姓肯定不用再饿肚子了。
“朝廷让我们把番薯土豆拿到皇庄来试种,不就是想让咱们大明百姓不饿肚子么?”
崇祯心里打趣着回了一句,转而正色对宋应星道:“宋先生,待会儿我会把种植玉米、番薯、土豆的方法教给你,待到冬麦收割完毕,后续再由宋先生把种植方法推广给百姓。”
崇祯说的严肃,宋应星自不敢怠慢,很是恭敬的拱了拱手:“宋应星,谨记黄爷吩咐。”
午饭过后,王狗剩带着崇祯一行人在自家耕种的田里挑了块地,让崇祯做种植土豆、玉米、番薯的教学示范。
“宋先生,这三种农作物,土豆、玉米的种植方法相对简单。”
“土豆只需在种植前切成块,并保证每块上面留有苗孔,
即可翻土种植。”
“种植时每株间隔距离一尺,深度两寸即可,待到叶落枯黄即为成熟。”
“玉米在种植前需挑选出颗粒饱满的良种,翻地打坑后,以两粒一坑最佳。”
“种植时可以两排玉米一排黄豆一起套种,黄豆的成熟期比玉米要早。”
“如此一来,待黄豆成熟后留下的根茎、落叶刚好可以给处于灌浆期的玉米提供肥力。”
崇祯说到这顿了顿,拿起一个番薯,继而接着说道:“番薯相较于玉米,土豆要麻烦一些,眼下这个时节正当是育苗期,待冬麦收割完成后便可以移植栽种。”
“番薯在育苗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待其长出藤条后,割其藤条,再切成尺许长短,露出叶片卧栽于土,间隔距离一尺,深度两至三寸即可。”
崇祯一边说一边用锄头在田地里比比画画,挖挖刨刨,把土豆、玉米、番薯的种植方法尽可能地说得详尽。
末了,崇祯转向宋应星问道:“宋先生可看明白了,是否还有不明之处?”
“黄爷刚才说得极为详尽,我都看明白了,我一定会把番薯、玉米、土豆的种植方法,一丝不苟的传给百姓。”宋应星很是敬佩的拱手应道。
宋应星说得严肃,王狗胜却在这时不合时宜的插了一嘴:
“黄兄弟说得细致,连咱这个大老粗的庄稼汉都记住了,谁要是连这都记不住,那不是傻吗?”
崇祯没在意王狗剩不合时宜的话,而是对宋应星叮嘱道:“宋先生,土豆,玉米,红薯在我大明北方还没有种植过。”
“具体的种植情况以及产量,还要等种植以后才能知晓。”
“所以,从种植到成熟你都要时刻关注期间的长势壮况,便于总结种植经验,向全国推广。”
闻言,宋应星赶忙再一拱手称是。
这里又要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关注的,不就是土豆、玉米、番薯么,后世全国各地不分南北都可以种。
人会水土不服,农作物也是一样,后世的确是全国各地不分南北都可以种土豆,玉米,番薯,但种植的品种都是因地制宜经过改良的。
崇祯正是有此考虑,所以才会叮嘱宋应星。
一番种植教学后,崇祯回到小王庄一连走访了十几户佃
户,大致情况与王狗胜先前说的差不多。
至此,此行事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