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种明晃晃的计谋,沈琼华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在朝廷收到了边关要粮的折子,而谢祁安却推迟时间后,沈琼华便让裴凉川带着一部分暗卫又去较远的村子里收了一批粮食。
确保京郊庄子里的粮食够边关大军吃二十日。
但怎么运输去边关却是一个问题。
原本沈琼华将那些粮食放在庄子上,一来就是为了不引起安王**的注意,怕打草惊蛇,二来也是方便将来押运去边关。
可谁知谢祁安实在是多疑。
这段时间不仅是京城,就连去往边关的京城周边的几座城池这段时间城门守卫都严加戒备,有稍微一点大批粮食的出入都要接受严格盘查。
这些**都是粮商,自古民不与官斗,只能乖乖接受盘查,沈琼华听说连粮铺的位置亦或是要倒卖给哪家的商户都要交代的一清二楚。
美其名曰,边关打仗,怕有人吃里爬外向陈国运输粮食,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沈琼华心知肚明。
不就是在防着瑞王找其他方法补贴军中粮食的空缺吗?
在防着她向边关输送粮食吗?
虽然做法可耻,但明面上谁也说不出错处。
沈琼华在庄子上的那些粮食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能运出去。
不然岂非将沈家的把柄主动送到安王的面前。
一个资敌的罪名扣下来,即便沈琼华现在名义上是县主,也保不住沈家。
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等,等安王放松警惕,再将粮食运出。
因此沈琼华和洛希瑶这段时间都极为安分,似乎并没有因为边关要粮的折子受什么影响。
也许是沈琼华等人表现得太老实,让安王相信沈琼华并没有屯粮,也许是安王对自己安排的诸多手段很是自信。
总之,在前日晌午押运粮食的队伍出了京城之后,京城以及周围几座城池的守卫便放松了许多。
沈琼华为保险起见,又等了一日,这才让庄子上的那些暗卫装作镖局的人,押运庄子上的那些粮食前往边关。
朝廷押运的是大军几个月的粮草,而沈琼华准备的不过是区区二十日用以过渡的粮食,两者的体量自不可同日而语。
而那些装作镖局的人的暗卫又是瑞王身边一等一的好手,自然比朝廷那些押运粮食的普通士兵强。
那些暗卫对瑞王忠心耿耿,听到瑞王缺粮,个个恨不能立刻飞到边关。
多方因素下,即便是途中天气突然恶劣,朝廷的粮食又比他们早出发两日,沈琼华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能追上。
朝廷的粮草最快需要十日到达边关,但这十日指的是昼夜不歇,士兵轮流不停的押送,若是想要那些士兵做到这地步显然是不可能的。
又有安王在其中阻挠,若是因着天气再拖延一下,指不定二十日都到不了。
但沈琼华估摸着即便是天气不好,她准备的那些粮食估摸着最迟**日也该到了,等那些粮食到了边关,她再……
“我交代的事情,你可与他们说清楚了?”沈琼华问暗一。
“交代清楚了,等到了边关后,他们便会按县主您说的做。”暗一道:“此番县主施以援手,我们都很感激县主,暗一在此先谢过县主了。”
沈琼华摇了摇头,道:“此番本就是我应做的,没什么感不感谢的,你若是真的想感谢我,那就将我交代的事情办好,接下来才是一场硬仗。”
“是!”暗一应下。
若说之前暗一听从沈琼华的吩咐,是因着谢南渊的命令,是因着沈琼华很大可能是瑞王府的主母,但从此刻起,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
时间一晃而过,距离庄子上的粮草运出已经到了十日。
这期间,沈琼华即便是足不出户也听说了两件事。
一件是洛希瑶同她说的。
据说如今京城中流传出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林大将军的掌上明珠,未来的安王妃林惜颜不知晓吃错了什么药,处处与永宁伯府的周令宜作对,几次三番令周令宜在大庭广众之下没脸。
二人一改往日亲密的态度,甚至有几次都闹到了宫中周贵妃那。
最后周贵妃是如何处置的不得而知,只知晓二人都做马车回府待了几日,然而又故复萌态。
又被人请去了宫中。
如此往复循环,成为了京中的一大看点。
有人说,周贵妃定是会偏袒自家侄女,指责林惜颜不懂事,都被皇上赐婚给安王了,自然要以安王为重,做一个端庄识大体的皇家儿媳。
上要孝敬长辈,下要友爱晚辈,作为周二小姐的未来表嫂,不处处谦让和善,反而整日斗得跟乌鸡眼一样是怎么回事。
还有人说,周贵妃定不会责怪林惜颜,安王打了败仗回京,可林大将军还在边关呢,林家如今也算是如日中天,安王拉拢还来不及,即便是林惜颜的气性大了些,为了林将军的支持,周贵妃也要站在林惜颜这边,可不敢给林惜颜脸色看。
至于周二小姐,身为周贵妃的娘家侄女,周贵妃若是不帮着周二小姐,永宁伯府还能倒戈不成。
两项取其轻,自然是安抚林惜颜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