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敛秋大婚后,林照夏夫妻二人从现代回来,赵广渊还是称病在家,未去上朝。

会仙楼他倒是去得勤,还经常逛到藏书馆那边去,听人探讨学问。

自去年末,在会仙楼办了一场书画展后,赵广渊得了许多赠画,一部分佳作挂在会仙楼供人观摩学习,一部分送去现代书画铺那边卖了。是绝不会放到大齐卖的。

时下文人墨客,都跟唐时迁一样,觉得买卖字画,有辱斯文,除非屋里漏雨缸里没米才会做卖字画求财的事。但同仁之间互赠画作倒是常事,是一种雅事。

知越王爱画,又感激他提供了这么一个可以展示的场所,给大家提高知名度,还给他们搭了通天之路,宫里的皇上都收藏了六幅佳画,若他们在皇上那边挂了名,对他们以后的仕途自然是有大大的好处。

自那次书画展之后,给赵广渊赠画的人越发多了。

若有佳作他都收了下来,也都一一回礼。回礼中没有金银这些俗物,但会根据各人的情况,送价值相等的礼物,如此也算皆大欢喜。

除此书画,赵广渊还收到很多藏书。

赵广渊的观澜藏书馆之所以让人趋之若笃,每天排队的人把附近的路都堵了,还是因为时下的藏书都掌握在达官贵族,世家的手中,轻易不现世于人。

观澜藏书馆一开,赵广渊被无数寒门学子差点奉为神祗,得了大益的学士差点把他供了起来。

次日赵广渊就上朝去了。

朝会上,也没太大的事要议,熬到散朝,至正帝没叫走,把一些重臣和赵广渊等一众皇子又叫去了御书房议事。

虽都是手抄本,但对于丰富观澜藏书馆的图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捐书的各家被无数学子称颂。

问完没人说话。

如此郑重其事,又引来越来越多的人捐献家中藏书。

心中好不庆幸。

半夜还有人赶来排队。

都说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穷翰林穷翰林,但翰林院却是大齐重要的储才选才部门,殿选进士后要考庶吉士,庶吉士进翰林院深造,再入内阁。

“说说吧,翰林院掌院学士,该由谁来担任啊。”

派刘起从宫中藏书阁找了四五十本图书,命人抄写了也送去观澜藏书馆,如此又引来越发多的人想借阅宫中藏书。

有想说话的,但都不想当出头鸟。明明至正帝乾纲独断,但就是爱问底下的人,看底下各方的反应。

书画展之后,有感于赵广渊对文人的一片赤诚,很多人也送来了家中藏书的手抄本。

至正帝见藏书都送去了,这越王不仅不进宫谢恩,还称病不肯上朝,于是又让刘起跑了一趟,还带了御医去给他看病。

书封内还特特作了说明,是何年何月谁家所赠,特此感激之类的话。

但捐来的藏书哪怕是手抄本,都是不外借的,只能在馆内阅读。于是特特赶来看宫中藏书的文人学子,又把观澜藏书馆附近的路都给堵了。

赵广渊都亲自上门表示了感谢,又请常来藏书馆的寒门学士抄写了十来份,特僻了一个展架,专门展示这些捐来的藏书。

越王在仕子中声名越旺,太子和秦王等人,越发庆幸,凭老七的身份,若他有优秀的子嗣,振臂一呼,多的是跟随者。这便又成一劲敌。

越王赵广渊在仕子眼中名声越发高涨。

至正帝听说外头越王的名望高涨,盖都盖不住,还愣神了半晌。想到他无嗣,眸光流转,不知是可惜还是庆幸。

这一层各家捐献来的藏书,越发吸引各方看客,争相预约排队进馆。

最后连各大书院也纷纷响应,把书院藏书的手抄本也送了好些来,最后一个展架还展示不了,又专门僻了一层,才堪堪放得下。

素有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翰林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翰林院除了一个掌院学士,还有侍读、侍讲学士,又有五经博士、典籍、侍书等人,但这些人品级低,要拨上来当掌院学士是不能够的。

“都哑了!”至正帝重重哼了声。

众人一凛,太子见没人出声,有意炫一炫自己的存在感,“回父皇,按前朝例,若掌院学士无合适人选,可由王公或内阁大学士兼任,皇祖父一朝,也有以各部尚书和侍郎兼任的。”

王公?御书房今天倒是来了好几位亲王,除了皇上的几位皇子,还有一位齐亲王。

但齐亲王不想沾手政事,他那些兄弟,就他硕果仅存,他吃饱了撑的,好日子不过,跑去卷旋涡?遂老实在在站在那里,不出声也不发表意见。

王公里面有没有合适的,至正帝估计是盘算过的,估计是不打算从王公里找人,至于内阁?

至正帝往下扫了一圈,目光落在蒋项身上又很快移开。

蒋项只当看不见他投来的眼神,神情在在站在那里。小事至正帝不会问他,大事至正帝不会听他的。

“越王,你来说说,若是从内阁中选,你属意何人?”

赵广渊攥了攥拳头,内阁他与蒋项最为亲厚,现在他那好父皇当着众人的面问他属意何人?他说属意蒋项,还真的能让蒋项兼任这个掌院学士?

那时候

蒋项时不时到他面前晃荡,他怕不是要和蒋项相看两厌。

“回皇上,儿臣认为内阁不适合兼任这个位置。”

“哦?这是何意?”至正帝有些意外。

御书房的人也都齐齐看向赵广渊。大齐数朝都有内阁学士兼任掌院学士的事,现在越王说不合适?

有胆。也不怕得罪内阁。

“我朝翰林院和内阁,不论官员官职高低,无一有地方施政经验,在参政议政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故儿臣建议,从各部尚书和侍郎中挑选一位兼任。”

各王朝的兴衰史赵广渊泡在现代的图书馆里看了很多。但他并不想过多解释。

众人一听,猛吸一口凉气,嘶!越王你是真有胆啊。

你这是无嗣,所以不怕王爵一任而斩,故而大放厥词吧,不怕内阁几个阁老把你生吃了?

敢说他们没地方施政经验,明晃晃地嫌弃,这是没看到几位阁老对你怒目相向了吗。

蒋项也有些意外赵广渊的话。

至正帝也是愣了愣。

从来没有人说内阁没有地方施政经验,这是一大弊端。大齐内阁均由翰林院充入,自立朝以来,皆无地方施政经历。

“越王所说的弊端,弊在何处?”至正帝面色严肃问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皇上圣明,便只当儿臣随口说说便是。”

这能是随口说说?

你把内阁的人都得罪完了,现在却说只是随口说的?但赵广渊闭口不言,大家也拿他没有办法。

但蒋项却忍着被同僚排挤的危险,替越王说了一句:“越王一言,如雷灌顶,臣细细想来,越王所说不无道理,掌院学士一职干系重大,若定要选人兼任,可从各部尚书和侍郎中择其一位。”

蒋项话落,内阁众人又对他怒目相向起来。以为谁不知道越王是你学生一样,就这么捧他?

不在地方施政怎么了,影响他们参政议政了?影响他们做决策了?还是说过去他们的建言决策都有错?

至正帝不置可否,又问赵广渊,“六部中,越王可是有了人选?”

“并无人选。皇上圣明,自有明断。”一副不干他事的样子。

众人心思流转。

其实外头都传皇上有意让内阁阁老占檀樟兼任这个位置。可太子和秦王哪里肯。

占檀樟是三公主的公爹,三公主和吴王又同为宜妃所出,先前兵部尚书的位置才落到宜妃的父亲储达的手里,现在翰林院掌院学士一职又要便宜吴王和宜妃一派?

吴王和宜妃先前是低调不争,但这得了兵部尚书和翰林院掌院,一武一文,还能保证不生点心思出来?

若否了王公,否了内阁,那剩下的人选就有限了,心中有想法的人又激动起来。

六部中不可能让工兵邢三部的人来兼任,最大的可能便是礼部,吏部和户部算是勉强。

而礼部尚书蓝弘辉是德妃的父亲,秦王楚王的外祖父。礼部侍郎苏同,则是东宫侧妃苏妙人的父亲,是太子的人。

掌院学士徐祜就是因了这二人才被挤掉的,现在要换上这两位的人?

估计皇上都觉得膈应。

再来就是有些勉强的吏户两部。

原户部侍郎刘启现已升任户部尚书,那是刘贵妃的父亲,是晋王的外祖父。难道要便宜了晋王?

太子和秦王又如何肯。

晋王的同胞姐姐大公主,嫁入定国公府,定国公戍卫京畿,太子和秦王是无论如何不肯晋王再多沾一些好处的。

御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