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骂名我来当就是
此言一出,殿内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再次凝固。
迁都之议,非同小可,这不仅仅是战略退却,更意味着巨大的**动摇和难以估量的人心溃散。
许多官员面面相觑,有人面露惊惶,有人低头沉思,而一些出身关陇或与世家利益攸关的臣子,则目光闪烁,似乎暗自赞同。
毕竟打仗是要**的,洛阳已经在前线,如果能往安全的地方退一退,也不是什么坏事。
反正在大军来之前,都要先苟着,换个地方不也一样。
他们这些世家紫袍的命,自然是要比普通兵卒金贵的。
一些其他官员也纷纷沉默,毕竟人心畏死,谁人不图安稳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次辅张周正深吸一口气,毅然出列,声音清晰的在殿中响起。
“陛下,臣,赞成首辅‘固守待援、以缓克急’之方略,但臣,万万不赞成迁都之议!
他目光扫过那些目光闪烁的同僚,语气转而激昂。
“叛军兵临虎牢,洛阳城中已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危如累卵!值此危难之际,陛下若率先移驾,无疑是告知天下人,朝廷畏敌如虎,未战先怯!
此讯一旦传出,前线将士士气顷刻崩摧,虎牢关天险再固,若失了城中军民的死战之心,亦将成为孤悬绝地,顷刻可破!
他再次转向御座,言辞恳切,掷地有声。
“洛阳虎牢唇齿相依,欲守虎牢,必先稳洛阳!洛阳不乱,则粮道畅通,兵源不绝,军心稳固!
反之,若朝廷先行撤离,则洛阳必乱,虎牢关必失。届时叛军长驱直入,大势去矣!
此时,有赞同迁都者忍不住出声反驳。
“张阁老所言有理,但是陛下安危乃是国本所在。只要陛下在,九州万方就在,即便洛阳一时失陷,待勤王大军齐聚,光复旧都亦非难事!
为社稷计,岂能让陛下万金之躯立于危墙之下?
我们大周不是有两京一十三省,一个洛阳而已,丢了就丢了。
张周正猛地回头,须发皆张,厉声道:“荒谬!岂有弃都城与百姓于不顾,而能安享社稷之理?!一旦洛阳城破,城中百万生灵涂炭,这千古骂名,谁来担当?!
那人被他的气势所慑,一时间不能言。此时,一直冷眼旁观的袁弘却缓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缓出列声音冷冽如冰针锋相对。
“张相何必动怒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为了大周社稷为了陛下安危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这骂名……若有必要我来当又如何?”
张周正闻言更是气急指着袁弘痛斥。
“国难当头似你这等贪生怕死之辈打着‘为陛下’‘为社稷’的旗号行的却是临阵脱逃、动摇国本的苟且之事。大忠似伪无耻之尤!”
袁弘面对斥责面色不变反而语气更显务实带着一丝讥讽。
“张阁老忠勇可嘉袁某佩服。但您是否想过迁都不是弃城并非将朝廷全部搬空。只是将陛下与中枢暂移长安以求万全。
同时可令上官昭容与张阁老您这等栋梁之臣留守洛阳总督军政如此既能稳定军心亦能保全国本两不相误岂非更妥?”
他目光扫过周围那些神色各异的官员话语中充满了现实的诱惑与压力。
“再者若能让部分官员先将家小老母后撤于长安安全之地
试问在座诸公谁人家中没有妻儿老小?若能先撤一部分亲眷以示朝廷恩恤留守之将士必感念天恩更能同心戮力。这难道不是稳固人心利于守城的务实之策吗?”
张周正你一人的骨头硬可谁没有亲眷家小谁人当官不是盼着光宗耀祖福荫妻儿将家中老小接来神都共享这太平繁华?
这并非罪过此乃人之常情!
大周朝百年朝中不是没有敢死社稷的硬骨头可人.
也有软肋。
敢死之臣牵挂的恰恰就是妻儿老小。
张周正身形猛地一颤到了唇边的斥责竟生生哽在喉间。
他环视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神色复杂的面孔那里面有恐惧有犹豫有被说中心事的仓惶更有无声的期盼。
他是内阁次辅不仅要持守忠义更要为麾下众多官员的身家性命负责。
权利是自下而上的若在此刻坚持己见罔顾这“人之常情”他日洛阳若有万一他立刻就成了断送同僚亲眷性命的万世**。
袁弘的质问如同毒刺精准地扎入他最深的忧虑。
“张次辅你能保证洛阳定然固若金汤万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无一失吗?你能指着这大殿发誓,所有留守官员的家眷必定安全无虞吗?
就在数日之前,孽龙坠毁和善坊,顷刻间死伤枕藉,其中难道没有官员亲眷?天灾尚且如此,何况兵祸?”
张周正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头干涩,竟发不出一个清晰的音节,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他反对迁都,是出于公心,是为了稳定大局。可袁弘却将冰冷的现实,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