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杨黛上下打量着拦住自己的人。

她虽然没有见过文工团的人,但是对于文工团还有印象,记忆中她也有一段时间闹着要选文工团。

不过文工团的选拔很严格,不仅对外貌条件有要求,还对于舞蹈唱歌等天赋也有要求,而且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大部分真的能够加入文工团的女兵都是从城市出来的。

杨黛也报名参与过选拔,但也只是一轮游。

但此时看着自己面前这个人,虽然不丑,也能说一声周正,但是个子普通,看起来并没有达标。

对方注意到杨黛的眼神,站的更加笔直,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挺拔一些,“我是特招进去的,主要是管排剧目的。”男人忍不住为自己辩解了一句。

“我们能不能谈一谈?”男人再次开口,“我姓廖,真的是文工团的。”男人像是刚刚想起来一般,去拿自己的介绍信和证件。

“不好意思,我对文工团没兴趣。”杨黛虽然看见了对方的介绍信,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但还是不准备多谈。

她不是原身,对于文工团这种地方没有兴趣。

相比较文工团,去食品厂这件事对她来说更为重要。

“请让一让,我们还有事。”杨黛的态度坚决,男人不自在地动了动脚步,看着杨黛走远的身影,想了想还是跟了上去。

杨黛本来想着甩开他,但是县城一共就这么大,国营饭店距离食品厂并不远,因此只能让人跟上。

男人看着杨黛和夏子清走进食品厂的大门,又在食品厂门口等了一会儿,发现两人并没有出来的意思。

想了想转身去了邮局,不知道给谁打了个电话。

杨黛和夏子清走进去的时候,郑华生已经在等着两人了。

“我去喊厂长,咱们去会议室谈。”郑华生看到两人结伴而来,语气中有克制不住的激动。

在郑华生眼里,杨黛和夏子清两个人就是他们食品厂的财神贵人,因为这两个人的存在,他们食品厂才起死回生。

“你说食品厂会怎么安排我们两个?”夏子清走进来,同杨黛一起坐在椅子上,上下打量着会议室。

食品厂在县城并不突出,甚至一度破产,如今虽然已经焕发生机,但是仅限于车间的部分,会议室这种地方,依旧没什么变化,老化的椅子和有些掉漆陈旧的桌子,在光线中飞舞的灰尘,有一种人到暮年的凄凉感。

“你有什么想法?”杨黛看向夏子清,她觉得夏子清知道的事情很多,想听一听夏子清的意见。

越和夏子清接触,杨黛心中的想法便越多,她对夏子清的故乡,大城市沪市,已经产生了想法。

如果有机会,她先去看看沪市这种超级大城市会是什么模样。

夏子清这种见多识广,能够直接用英文和外商交流的人,在沪市竟然还找不到工作。

夏子清摇头,她不太清楚食品厂的作风。

上辈子她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上,只知道订单来来回回拉扯,食品厂上下也都心力交瘁,最后给了杨黛什么样的奖励,夏子清并不清楚。

只知道事情了结之后,杨黛家里多了一辆自行车。

夏子清原本猜测,可能是食品厂将自行车票当做奖励给了杨黛。

但是今天去了一趟百货大楼,夏子清明白,杨黛手中应该是有自行车票的,她早就有买自行车的打算。

“总不会亏待我们的。”杨黛的视线落在会议室墙上的画像,微微移开眼睛,又去看放在桌上的书。

这本书十分常见,即便是不识字的人家里,也会出现这本书。

书里都是伟人的语录,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起初的时候,杨黛觉得有些不适应,但如今已经能将这本书的语录倒背如流。

“你说得对,食品厂总不能让人失望。”

夏子清话音落下,很快门口就有了响动,是厂长和郑华生两个人一起过来了。

“两位同志久等了。”厂长态度和蔼,笑眯眯心情很好。

很快食品厂便说出了自己这边的答案。

“经过我们厂办开会决定,想要聘请两位为临时工,每个月二十块钱的工资,两位意下如何?”厂长一边说,一边注意两人的神情变化。

起初的时候,食品厂找上杨黛是死马当活马医,当时郑华生虽然没有同杨黛谈好最后的报酬,但其实找到杨黛之前,食品厂就已经开过会了。

如果订单不能成,那么只给杨黛一个辛苦费两块钱,当做画画的报酬。

如果订单成了,那就将辛苦费升到十块钱,外加一些票证上的奖励,但也不会多多少,毕竟整个食品厂也捉襟见肘呢。

但是没想到,最终的订单,超乎食品厂的想象。

不仅成功谈下来了,还因为两种方案无法抉择,订单直接翻倍了。

那么之前食品厂商量的给出的报酬,听起来就太低了。

可是再向上加码,到底应该给两人什么样的奖励,食品厂不得不再次开会讨论。

好在夏子清因为需要给埃尔德充当临时的翻译秘书,最近并不在。

食品厂也有了正当的借口拖延,说两个人都是食品厂的功臣,正好等夏子清回来再谈这件事。

食品厂为了两个人的奖励,扯皮了好几个会议,最终在厂长和郑华生的努力之下,终于将临时工的名额落定下来。

“虽然现在是临时工,但是我们厂子也会积极和上级沟通,一旦我们厂有了正式职工的名额,我们厂一定不会让两位受委屈的。”郑华生跟着补充了一句,表明食品厂的态度。

食品厂因为外商订单起死回生,为了尽快完成订单,食品厂这段时间其实一直都在扩招。

但是招进来的工人,无一例外,都是临时工。

政府那边给出的批示,说需要看食品厂后续的发展,如果订单能够长久,那么才会考虑给出正式工的名额。

毕竟外商的订单,还是第一次,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