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紫微天文台

启明三年。


大唐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新皇李弘已经完全熟悉了如何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


秦源递上了他最后一份奏疏,辞去身上所有剩下的行政职务。


皇家银行督办,工商总院院长,格物总院院长……


他把这些都交了出去。


交给了那些由他亲手培养了许多年的学生和下属们。


交接的那天很简单,秦源只是把几枚代表着无上权力的印信放在了桌子上。


“以后,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他的继任者们,一个个眼眶通红,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秦源只是摆了摆手,转身就走了。


走得干干净净。


他离开了长安,离开了这个由他亲手缔造的、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他去了蜀地。


在青城山的最高峰上,他建了一座房子—一座名叫“紫微”的天文台。


整座天文台像一座建在云端上的宫殿,主体穹顶由磨光的青铜铸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远离人间喧嚣,这里的空气稀薄而纯净,是距离星空最近的地方。


天文台的核心,是它的眼睛。


一架由秦源亲自设计,动用了帝国最顶尖的一千名工匠,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打造完成的庞然大物。


一根巨大的铜管被架设在精密的齿轮之上,像一尊无声指向苍穹的巨炮。


它的名字,叫“窥天之眼”。


秦源以国师和皇家科学院的名义,启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宏大的计划。


绘制星图。


一份有史以来最完整、最精确的全天星图。


他要系统性地观测和记录日月星辰运行的所有规律。


这天晚上,秦源像往常一样坐在“窥天之眼”的后面。


他的目标,是仙女座方向一片肉眼可见的模糊光斑。


古人称之为“星云”。


他想看得更清楚一点。


通过巨大的镜片,那片星云被放大了。


它不再是一团模糊的光,而是一片由无数细微光点组成的……漩涡。


秦源屏住了呼吸。


他继续调整焦距,将镜头倍率调到最大。


然后,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组成漩涡的每一个微小光点。


那……那根本不是什么光点。


那是一颗颗独立的、和他头顶上这些星星一模一样的……太阳。


亿万颗太阳,组成了一片遥远而无法想象的星之海洋。


秦源的脑子里“嗡”的一声,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劈开了他所有的迷雾。


那不是云,也不是一片光。


那是……另一个“银河”。


一个和他们所在世界一模一样,由亿万颗星辰组成的“宇宙之岛”。


一个月后。


皇家科学院的最新一期期刊《格物》刊登了一篇论文。


署名:国师秦源。


论文题目:《论宇宙之岛》。


这篇论文没有谈论任何经世致用之学,它只提出了一个猜想。


一个石破天惊的猜想。


它说,我们头顶的这片星空,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可能不是宇宙的全部。


它可能只是宇宙中无数个“岛屿”里微不足道的一个。


在这片无尽的黑暗海洋里,还漂浮着亿万个和我们一样的“世界”。


这篇论文,就像一颗巨石砸进了大唐那片平静的思想海洋。


一开始,是死寂,然后,是滔天的巨浪。


整个帝国的思想家、学者都疯了。


他们第一次,开始思考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我们是谁?


我们在哪?


宇宙,又是什么?


一场属于整个文明的,对宇宙的哲学远征,就此启航。


紫微观星台的日子,很安静。


秦源,已经很久,没有过问红尘俗世的事了。


他每天,就是看星星,算数据,绘制那张前无古人的星图。


直到,一份来自广州的,八百里加急密报,被送上了山巅。


密报,是皇家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送来的。


说的是一件奇事。


他们的一艘探索船,在南海进行深海测绘的时候,从海底,捞上来几块奇怪的“冰”。


那种冰,在海底,会自己往外冒气泡。


捞上船后,居然,能用火点着。


发出蓝色的火焰,烧了很久。


密报的后半段,说的,就是一件惨事了。


有几个船员,胆子大,偷偷藏了几块“可燃冰”带回了广州港。


他们管那东西叫“龙王吐息”,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