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修义说到做到,第二天就给张建川来了电话。

他委托市建委一位领导给市五建司总经理陈霸先打了电话,对方很爽快地应承了下来,欢迎张建川去接洽谈判。

“建川,我听市建委那位领导说,市五建司那边似乎很欢迎合作方,感觉情况可能比你我想象的还要严峻啊,那边态度越积极,就说明里边水越深,你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啊。”

晏修义在电话里叹息着:“虽然这个项目省里很重视,但省财政今年也很艰难,如果交通部的补助资金不到位的话,我担心问题会很大,……”

张建川明白晏修义的意思,再度提醒他要注意资金风险,必要时候可能要及时止损。

“谢谢修义哥了,我知道分寸。”张建川心中也在叹息。

这一边是崖,一边是坎,选哪边?

今年看这个架势,只怕大小基建项目都要压缩,能停的都要停下来,自己这个沙船怎么办?

可以说大件公路项目大概是唯一能支撑得起沙场生存的救命稻草了,没有这个项目,沙场今年难熬无比。

可大件公路项目对砂石需求很大,弄不好一个月就要送几千方砂石,三五个月下来就是上万方,款项就是二三十万了。

每个月的人工、伙食、电费、资金利息,你能坚持多久?

和晏修义的对话分析也让张建川预料得到今年恐怕垫款的压力会很大,但不做的话,就更没有希望。

张建川清楚这个坑不小,但是如果自己挺得过去的话,也许就是一个机遇,大不了自己可能就要靠着自己招聘干部身份,在尖山乡合金会和信用社再贷几万块钱了。

去见那位陈总还算顺利,对方也很客气,连张建川都有些搞不清楚究竟是晏修义口中那位领导的分量太足,还是本身这位陈总就待人和善。

总而言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从四月十五日开始,沙场就可以为项目送砂石了。

而且无论是中砂、细沙还是豆石甚至元石和连砂石,项目都需求量很大,送多少收多少。

当然在结款上就有要求了。

三个月或者货款超过十万结一次。

眼见得如此顺利,杨文俊自然是喜出望外,现在沙场上堆砌的砂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不到半个月,就已经有超过一千二百方的砂石分门别类地堆放在沙场上。

眼见得越堆越多,如果再不找到销路,恐怕就只能暂时停止生产了,而现在恰恰是天气最好的时候,不冷不热,工人们也干得正起劲的时候。

见张建川并没有多高的兴致,杨文俊也很意外。

“建川,怎么了?这条件很好了,三个月也好,十万块也好,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承受得起,……”

“按照目前的态势,我们每天都能轻松生产超过一百方砂石,一个月大概产量可以达到在三千五百方左右,这还没有计算元石,……”

“如果把砂、石均价平拉,这就是四五万块钱上下,三个月也差不多就是十四五万,……”

张建川摇了摇头,目光沉静,“正因为条件太优厚,我才感觉不太好。”

杨文俊一凛,“你觉得有诈?”

“项目没问题,公司没问题,换了是我,肯定会有更苛刻的条件,比如二十万,甚至三十万款项结账,要不就是半年一结,……”

张建川冷笑,“没理由对咱们就这么好。”

杨文俊迟疑,“是不是晏修义那边请托的领导分量很重?”

这一点也是张建川考虑过的,他摇了摇头:“或许有一些这方面的因素,但我还是觉得不踏实,但现在你要说有问题,又找不出来原因,合同一签,那就要如期送料,……”

按照合同商谈的约定,每十天送料中砂不得少于三百方,细沙不得少于二百方,豆石不得少于五百方,元石不得少于三百方。

这个量略微超出了当下沙场的产量,但是三千五百方是较为保守的产量,只要稍微延长一下生产时间,每月四千方没有太大问题。

杨文俊有些举棋不定了,“建川,那咱们到底签不签这份合同?”

张建川思考了一下,“签肯定要签,都到这个时候了,我们也没有退路了,但我们要做好应对更糟糕局面的准备。”

“什么局面?”杨文俊看着张建川脸色,试探性地问道:“是那方面……”

“不一定。”张建川也不确定,但他更倾向于可能是自己和晏修义探讨过的,“压款结账的问题,三个月我觉得有点儿太乐观了,弄不好会是半年,甚至一年,……”

一年?杨文俊倒吸一口凉气,“建川,合同可不是这么签的,说好三个月,……”

张建川反问:“如果对方不履约,或者以国家政策调控资金拨付不到位为由呢?怎么,你打算去打官司,上**起诉五建司?”

杨文俊张口结舌,他还从来没有考虑过打官司这种事情,或者意识中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所以啊,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得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厂建筑队和东坝建筑公司的尾款想办法去结了,折就折点儿,需要怎么处理你自己看着办,……”

“另外白江建筑公司那边可以把价格压低一些,但是在结款问题上争取更好的条件,尽可能在这两三个月之内多收回一些资金回来,……”

张建川意味深长地道:“我们现在是私营企业了,一切要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账目一定要清,请会计出纳的花费该花就得要花,别在这上边吝啬,……”

三月份杨文俊就开始在跑注册私营企业的事情了,足足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而且还托了各种关系,最后总算是跑了下来。

青江建筑材料公司,张建川一度觉得自己这家公司会不会是安江县第一家私营企业,结果并不是。

褚家的褚氏家具厂才是第一家,其后还陆续有三家私营企业注册成立,青江建筑材料公司都只能排在第五位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