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 23 章
府试的难度要比县试难很多,报名的有三百人,最后只能十中取一,最后录取的可能在三十人左右。
越云川对待这次考试更加认真,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字迹,越云川一手字说不上最好,好在经过一年的不懈练习,一手正正规规的小楷还是写的很好的。
越云川不求字迹出类拔萃,只求干净规整没有涂抹,四篇经义文章都是在草纸上细细琢磨过再往考卷上慢慢誊抄,等到手腕僵直累了才抽空抬头看向正上方坐着的考官。
正上方坐着的考官是本地的知府,穿着一身官服,身材偏瘦,一看就知道是个文官,目光正直锐利,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些严肃刻板。
越云川没有多看,他很快收回目光,平心静气的继续答题。
这次的诗词也一样用上了之前做好的诗,不能说惊艳,只能说不出错。
这一考直接考到了太阳西斜之时,越云川确认卷子没有错漏之处,也举手交卷,走出了考场。
府试连着考三天,三天之后,府试结束。
沈大郎已经面呈青白之色。越云川因为日常身体更好,倒是比沈大郎强一点,但是也十分疲累。
回去的路上,沈大郎跟越云川感慨,“听说前朝县案首可直升秀才,不必考府试,院试,那该是何等的幸福啊。”
越云川失笑。
沈大郎已经眼冒金星,就差倒下了,他赶紧回去了。
越云川吹着傍晚的微风,反而觉得心身的疲惫渐渐复原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立刻回旅馆,而是沿着府城的街道慢慢走了起来。
路上遇到个书店,进去后发现了很多关于科考的参考文章,这里的书店远比县城书店的资源更多。
越云川竟然看见还有之前状元等人的文章试卷合集,只不过要价偏贵,他犹豫再三还是买了一本,又看中了本注释书籍,也买了下来。然后继续沿街走走看看。
越山师的梦想就是来县城或者府城开间药铺,越云川觉得府城要比县城更好一点,若是他这次能够考取秀才,就来府城赁一间店铺,直接把药铺开起来把。
越云川若是考中了秀才,正好来府城读贡院,家人也慢慢经营,总有一天能够慢慢的把药铺经营起来的。
越云川觉得自己的学问还有很多欠缺之处,这次若是能考中秀才已经算是幸运,若是想要考取举人,应该还要等待很久。
好在他也不是太着急,正好在此期间也可以与家人一起在这里安顿下来,他慢慢的学习,也慢慢的享受生活。
考上举人当然更好,若是考不上,当个秀才也很好。
越云川的心态越放越平,很快提着东西返回,带着家人一起回西河村了。
四月末,府试成绩发放,越云川果然没能如同第一次一样拿到第一名,他这次的名次下降了三名,是府试第五名。
虽然没能跟县试一样拿到好成绩,但越云川已经十分满足了。
沈大郎的成绩也很不错,成功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继续紧紧跟在越云川身后一名。两人的院试还会继续挨着。
院试是六月开考,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
若是那些胸有成竹,家中有师长长辈贴心教导的考生或许会在再度准备之后才参加院试。
但可惜的是越云川和沈大郎都不属于此列,他们不愿意错过这次机会,都要一起前去试试。
若是能考上自然最好,考不上也算有了一次历练的机会。
于是在同年六月,两人再次一前一后的踏入了考场。
参加院试的人数更多,本次考试的人与往年积攒下来的未曾考过的人聚集在一起,竟然有上千人,而本次录取不过百人。
看着考院外黑压压的人群,越云川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他把考篮换了个手提着,手心渗出的薄汗已经有了一层了。
过了这一关,这些人就真正的跨入了乡绅阶级,免徭役,不交税,不跪县官。像是上次越云川为了帮助南星证明清白带着证人上公堂后还需要给县令下跪磕头才能说话,若是中了秀才就再也不需要了。
中了秀才后还可以进入府城的书院内读书,求学有门,再也不会出现府试考完了才知道还有真题例卷的情况了。
院试考试步骤与前几次考试差不多,最大的差别就在考卷试题上。
越云川尽力回答,努力保持着‘中庸’的方式阐述观点,尽量让自己的文章明晰,又保证卷面的清晰干净与无错漏,这才将试卷交了上去。
院试只需要两天,第二天需要默写《圣谕广训》,好在越云川早就在考试前背熟,默写过很多遍了,因此一切顺利。
院试考试完成,考试的阶段就告一段落了。
只等最后公布成绩了,若是这次没能考上,就要再等待三年两次的院试,若是考过了,就可以着手准备搬到府城开药铺的事情了。
越云川又回归到了平凡和谐的家庭生活之中,他重新聚拢小孩子教识字,只是这次不再是占据村长家的炕,而是到了村头的大树下,每日辰时左右开始,照样是只教导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大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既不耽误做饭,也不耽误除草。
农历六月下旬,庄稼都已经种好了,但是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但此时是难得的丰收时节,上山打猎的话猎物也是最多的时候,村里正是不愁瓜果蔬菜的时候,往往做完农活随意往地里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