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姑姑偏心
李晚月心里也惊了一下,一本书够农家吃两三个月了,古代读书太费钱。
李晚月扫了眼货架上的墨条,脑子灵光一闪,问道:“请问这墨条最便宜的多少钱?”
“六百文一块,就算天天练字,这一块墨也能用两个月左右。”
李三栋再次震惊,这比手指头也大不了多少的一块墨条就要六百文?还是最便宜的?那贵一些的要多少?
果然,能读书的都不是一般人家。
李晚月在店里环视一圈,最后看到暗黄色的草纸,厚着脸皮问道:“这草纸怎么卖?”
伙计不厌其烦的回答:“一百文一捆。”
“帮我拿一捆。”
“好的。”
李晚月付了一百个铜板。
出了书铺,李三栋才问:“姐,咱又不会写字,买这草纸做啥?”
“有用。”
“哦。”李三栋见他姐没再说别的,也没问,自家姐现在是有见识的人,肯定有她的道理。
李晚月心想,若是李三栋知道她买这纸只是用来上厕所,会不会吐血,谁家这么败家,可她真的受不了竹片。
这个虽然不够软,但也比竹片好。
李晚月脑海中想着墨条的制作方法,她对传统工艺很有兴趣,前世关注的博主,就有这些手工制作的视频,因着学习书法的缘故,闲下来时也试着做过。
若是鹿角熬成胶,用来制成墨条,再卖,应该能挣一笔。
对于镇上书院条件不怎么好的读书人家,就算墨的质量差也不会太在意,能写字就行。
且她自信,她做的墨条不会太差。
想到这,她又跑了几个铺子,买了些皂角,明胶,朱砂,玉屑等,手里的三两银子,转眼就剩一两了。
同时了解到,这里没有洗发液,没有香皂,只有澡豆,一小盒只有两小颗,就要一两银子,且不耐用。
看来只能自己做了。
幸好有牙刷和牙粉,牙刷五十文一支,小盒牙粉五十文,省着点用能用一个月,大盒一百文。
果然穷人不配拥有,但她必需拥有。
因为铜板有限,她只买了一支牙刷一小盒牙粉,花了一百文。
等挣了钱再给其他人买。
李三栋看着她买了一堆不认识的东西,看着没什么用,每样就一点,却花了二两银子,已经失语了。
二两银子,够家里用半年了。
算了,姐高兴就好,他也要赶快出去挣钱,多挣钱,让姐想买什么买什么。
李晚月又买了一小块细棉布,和一点棉花,没有内衣简直走路都不敢直起背,她今天都是用旧的布缠了几圈,还是自己回去缝两个凑合用吧。
逛了半天,李晚月才知道,这里没有土豆,没有红薯,李三栋也没听说过,怕是还没传进来。
幸好有辣椒,否则她真的要哭了,做为无辣不欢星人,她真的受不了没有辣椒的生活。
两人又去了肉摊,五花肉二十五文一斤,瘦肉十八文一斤,排骨反而便宜十二文一斤,可能因为都是骨头,压称,猪板油三十文一斤,这年代的人肚里缺油水,五花肉油多,自然贵。
还有欠债没还,五花肉暂时别买了。
她买了两斤瘦肉,看到剔的几乎没什么肉的棒骨,这个倒便宜,两文钱一根,也就是家里太穷的人家,才买回去炖了,吃点油花。
大骨炖汤也很补啊,她买了两根,拿回去炖汤。
路过点心铺,她又进去花三十文,买了一小包最普通的饴糖,够几个孩子每人分两小块,想来家里几个小孩子也不常吃糖,让她们高兴高兴。
想想她小时候,家里若是有人出门赶大集,回来给她带些吃的,能高兴好几天。
一通逛完已经午时末,李晚月兜里只剩一些铜板了。
两人来到城门口的牛车旁,直接交了两文钱,找了个位置坐下,颠就颠吧,她不想走回去了。
姐弟俩人回到村子,几个孩子在家门口等着,看到他们,纷纷围了上来,高喊着‘姑姑’。
李三栋把背篓送去厨房,李晚月摘下自己的背篓,从里面拿出饴糖递给晓兰,让她分下去,每人两块。
李晓兰兴奋的上前去接,李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