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又被抢走了?”碧芜背着琴盒走过来,站在一边冷冷说道。
“是啊。”桓清与目光留在竹林深处,笑道:“不错了,整整陪了我一刻钟。听说冷泉边上有一株上百年的红梅,我们去瞧瞧。”
桓清与仪态端庄,神色自若地穿过人群,俨然还是以往桓相在位时,最受魏帝宠爱的桓县主。
在大魏,这样百官云集的宴会,一直都是贵族男女争奇斗艳的绝佳场合。世家大族通过儿女联姻巩固家族地位,品级较低的官宦人家也希望自家儿女在此大放光彩,若得当朝名士几句赞誉,将来出仕时在中正官那里也好挣一个更高的品级,若得一朝攀上高门,往后便更利于提携家门。
不过如今门阀势力越发强盛,无论个人仕途还是婚姻,人品资质倒在其次,首要考虑的还是个人背后的家族门第。因而这宴席上的主角终究是世家大族,低阶士族不过陪衬尔尔。
桓清与出身高贵,早已看厌了这样的场面,不愿参演,也不想看热闹。她知道,桓安辞官,桓家是从一流门第的位置上下来了,她不再是士族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这等场合也自有新贵们粉墨登场。众星拱月或是无人在意,她都已试过,并不觉得新鲜。
此时冷泉边,一树红梅照水,异香扑鼻。
连云拿张毯子垫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让桓清与坐下,再将食盒一层层取出,几盘精美的糕点摆上食案,周遭景致瞬间从清冷孤寂变作惬意悠然。
桓清与一双眼望着山上各处人潮,偶尔喝上一口自家酿的桃花酿,时不时和连云、碧芜两人闲话几句,行个酒令。见时辰差不多,人渐渐多起来,纷纷涌向山谷中心,便起身往竹径方向去寻桓俭。
路过山谷时,崔菀忽然叫住她,“清与,我可算找着你了,还以为你迟迟未到。”
“刚在冷泉边歇了会儿。”桓清与略带歉意地笑起来,亲昵地拉上崔菀的手,欣赏起她的妆扮,“你今日真好看,恰似清风拂素波,芙蓉向脸开。”
“就你嘴甜。”崔菀挽着她往竹径方向走,“你可是去听乐府令的新曲?”
“嗯。”桓清与点头。
“祭酒大人必定也在那儿了。说不定正拉着桓大公子、山大人还有钟大人先下几盘棋。”
“正是。他知道自己棋臭,所以专挑高手来练手。这和他教我们读书的法子倒挺像。”
“就你爱拿祭酒说笑。”崔菀以帕掩面,轻声笑起来,“对了,去年你协助祭酒编写的《左氏春秋》注疏我已看过,内容详实,见解独到。”她压低声音,“年初有几位五经博士调离国子监,这事你可有耳闻?”
“嗯。”桓清与略一停顿,浅笑道:“他们攀上了高枝,自然有更好的去处。”
“良禽择木而栖,我们管不着。只是如今五经博士的职位空了出来,你不妨一试?”
桓清与想了想,“爹爹辞官之前,我的确想过入国子监任职,但如今,我想去参军做个武将。至于五经博士,你在我们这一辈里学业出众,最受祭酒喜爱,你去任职岂不是更合适?如果崔大人不便出面,我去跟舅舅举荐你。”
崔菀轻轻抚上桓清与的手背,笑道:“不必了。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只是,父亲现下正在给我物色亲事......况且,朝堂局势多变,无论家人还是我自己都不想涉足,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桓清与听到“亲事”二字,还想问什么。崔菀看了一眼朝他们走来的一位贵仆,目光温柔地止住了她的询问,“多事之秋,改日我再与你细讲。”
桓清与转头看向来人。
“小的见过桓县主。我家二公子想请县主阁中一叙,还望县主赏脸。”
从衣着可知是许氏家仆,但桓清与记不起自己和他们家二公子许范能有什么关联。她几乎不曾和他说过话,顶多是早年和许家四小姐许蔚交好时,打过几次照面。
“敢问,二公子可有说所为何事?”
“小的不知。我家公子只说有要事相商,命小的务必请到县主。”家仆有些面露难色地说道,“这里人多眼杂,还请县主不要为难小人。”
越来越多人打量起这边的一举一动,桓清与朝崔菀说道:“我去去就来。”说完,不紧不慢,往山谷中央的清心阁走去。
清心阁地处山谷中心,建有三层楼高,可远眺诸峰野际,近览山泉飞瀑,奇花异草。阁中布置精细,一楼座椅、软榻、茶席、棋台一一具足,可供宾客们欢聚一堂。二楼设为书画室,笔墨纸砚备的都是当世奇品,便于名士们吟诗作画。
三楼陈设简单,一矮几,一茶台。传闻正是上一任乐府令“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地方,当年一首《风入松》,让一曲、一人、一阁都在数典阁天下榜上留了名。
桓清与走入清心阁,四面轩窗洞开,清风徐徐。厅中独坐一人,素色衣襟,轻裘缓带,随着他转身,日光流转于袖袍上,金丝银线绣的流云暗纹便熠熠生辉起来。
许范双手作揖,一派谦谦君子的风度,“许范见过桓县主。”
恰此时,墙上悬挂的一幅幅画卷依次打开,如飞泉挂壁,倾泻出金陵城一年四季各处的绝妙景致:曲江水畔的桃花林、国子监的竹霭松烟、郊外马场的一碧千顷、许蔚闺阁前的香玉雪海......还有一幅,正是今日太玄山冷泉的一树寒梅映水,每一幅画中都有一妙龄女子的身影。
而那女子的面容,依稀都是桓清与的模样。
“许公子这是何意?”桓清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脸颊到耳后微微热了起来。
许范淡笑着,看了眼窗外洒落的斑驳碎影,复又抬头道:“许范倾慕桓县主多年,想求娶县主。”
此话一出,窗外顿时一片哗然。饶是金陵贵眷们见多识广,也从未见过光天化日下如此直白的求亲,东海王这场宴会实在是来的值当。
桓清与脸上的红晕,直被这一句话吓住了,换做一片惨白。她稳住气息,说道:“儿女婚事,一向由家中长辈做主。许二公子此举恐怕不太妥当,还是尽早将这些画卷收起,以免惹了些风言风语传出去。”说完便欲离开。
“县主误会了。”许范叫住她,“许某自会上门提亲。只是,就算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一事终究关乎一生幸福,范想知晓县主的心意。”
“我无意。”桓清与脱口而出。
心中懊恼自己说得太直,但对于许范,先不提她对此人毫无心思,加之两家关系并不和睦,她断不可能和他之间有什么。
话音刚一落地,窗外又是一片嘘声。
许范这时脸色也有些浮动,未料她会拒绝得如此直接。
“二公子人中龙凤,是桓清与配不上你。况且,现今三国局势初定,正是大魏勤修内政、励精图治之机,清与愿承先母遗志,为陛下开太平盛世尽绵薄之力,但不论儿女情长。”
萧漪清失踪后,有密探在石头城江边发现其疑似落水的证据,但桓安父女和萧启始终不相信萧漪清身亡一事,直到三年后仍旧搜寻无果,萧启才为萧漪清发丧。因而在大魏人心中,晋国长公主已然仙逝。久而久之,追寻萧漪清的下落只是桓家父女两人的执着,对外,桓清与不再争论,言语上也接受了“先母”和“已故晋国长公主”此类说辞。
许范面带赞赏地笑道:“许范正是欣赏县主深明大义,我愿与县主一同匡扶社稷。”
桓清与气结,一时拿不定主意该如何了结。
“看来我让县主为难了。”许范清俊的面容上,添了几分愧色,“县主可是早已有了意中人?”
“二公子多虑了。”桓清与答得极快,生怕有半分的犹疑令人多想,她见许范还想说些什么,索性直言:“此事和旁人没有任何干系,是你我二人没有缘分。今日之事最好到此为止,别扰了公子清誉。桓清与告辞。”
说罢,转身而去,全然不顾周围人的目光。
许范留在厅中,呆了片刻,最后只默默笑着让侍从将壁上的画一一收起,独自一人上了楼。
桓清与步出清心阁,便看见许蔚着一袭紫色胡服坐在左侧亭中,一人独饮。
仿佛察觉到桓清与的视线,许蔚将酒盏一放,拎起箭筒,背上长弓,一步跃上骏马,拍马而去,在幽幽竹影中,留下一抹飞驰的紫虹。
“你和许蔚还是老样子?”崔菀走过来问道。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