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 12 章
有了亲妈的放权,周梨便立刻着手安排调整超市布局。
她减少了货架,将同一类型不同品牌的商品都归纳在一起,节省空间。
货架上的价格标签也挨着贴一起,就算买的人没看清楚,结账的时候也会显示正确的价格。
然后增加了生鲜区和户外用品区。
户外用品的灵感来源是流民的野外生存经历。
她想,如果有帐篷,谁愿意幕天席地?
就算流民因为它的价格昂贵买不起,那别的位面也是还有希望卖出去的嘛!
不过,鉴于大多数户外用品厂家都是跟运动户外用品专卖店合作,或者在大型超市开专门的区域售卖的。
她家超市的规模太小,还真不一定有厂家愿意跟她合作。
所以她在某88注册了账号,选择在那上面采购。
一顶两门两窗,带防潮垫,能容纳2-4人的帐篷,批发价100元左右,最少能买一顶。
去某宝至少要180元。
去实体店那就更贵了,没有两三百拿不下来。
周梨联系厂家,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用93元一顶的价格拿下了30顶小帐篷。
另用128元的价格拿下20顶能容纳6人的帐篷。
采购了帐篷和防潮垫,燃火炉和水壶这些野营用品也不能遗漏了。
超市虽然也有水壶卖,但那都是电水壶。
在没有电的环境里,不锈钢水壶更有市场。
鉴于有部分流民携带的家当中有烧水的陶釜,以及他们习惯砌灶生火,周梨没有采购太多燃火炉和烧水壶。
倒是保温杯,她一次性采购了500个。
不管是304不锈钢材质的,还是316材质的,500ml的保温杯批发价都只要15元。
届时304不锈钢的按29元的价格出售,316的就卖59元。
发展了经销商后,她也不用担心这500个保温杯消化不掉。
…
按着采购清单采购了大部分商品后,周梨请穆堃帮忙看一下超市,然后就开着小电驴去镇上的大超市取经。
她结账出来的时候,看到了自助收银机。
她灵光一闪,问系统:“系统,你能和自助收银机对接吗?”
系统说:“当然可以。”
小超市现在收银系统就是它在处理。
周梨立马给周好打电话,说想给超市安装两台自助收银机。
周好:“……我们这村口小超市,还需要自助收银机?而且还是两台?”
“那一台。”
合着前面那句话完全没听进去?周好有些无语地说:“行,我去订。”
“妈妈,家里的两个冰柜也不够用了,再多买一个冰柜吧!”
之前一个冰柜放雪糕,一个冰柜放速冻食品。
她打算再买个冰柜放肉类等容易变质的食物。
周好也应下了。
周梨浑身松快地回到家。
穆堃正在超市门口拍苍蝇,见到她,问:“你家超市又要装修啦?”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小超市以前是日杂店。
门前的两条公路修起来后,周好才连夜装修,给翻新成生活超市的。
周梨说:“只是调整一下空间布局,没装修。”
她顿了下,问:“对了,穆阿姨,您知道哪里有卖农具的吗?”
“农机吗?”
“就锄头那些农具。”
“你家超市还是日杂店的时候就卖农具,后面村里种田的人少了,而且一把锄头用几年都不烂,卖也卖不了多少,周好就不卖农具了。怎么,你打算卖?”
周梨颔首:“对。”
“现在镇上基本没有专门卖农具的店了,不过墟日会有人在路边摆卖。”
“那什么时候才是墟日?”
“明天呀,不过你得早上去,晚了人家就收摊了。”
周梨道了谢。
恰好螺蛳粉店来客人了,穆堃冲她摆摆手就回店里去了。
第二天六点半。
趁着还没到小超市开门的时间,周梨囫囵吃了个鸡蛋就开着小电驴去趁墟了。
墟日的镇上热闹得很。
路边空地不仅有摆卖水桶、收纳箱、扫把、纸巾等生活用品,还有卖衣服的。
周梨转了小半圈,加了好几个杂货小贩的微信,才看到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妻在卖农具。
黄泥地上铺着彩条布,三五个锄头、铁锹、钉耙等分别串在一起,木柄则捆起来堆放在边上。
顾客挑好了农具,夫妻俩再帮忙组装。
锄头30元一把,铁锹15元,钉耙12元,镰刀8元。
周梨在来之前查过了某88的农具价格,有贵有便宜。
以锄头为例,便宜的18元,但是属于小号锄头,一般在家种花种菜,给翻翻浅层的土还成。
如果用来开荒,用不了多久就断了。
大号的锄头35元。
而老夫妻这里的锄头都是种田专用的,很沉很厚,看着质量也很好,用十几年也不会断裂。
周梨问:“这些我包圆了,能不能便宜点?”
老夫妻有些听不清楚:“啊?”
周梨又提高音量重复了一遍。
老大爷一开始还摆手,说不能便宜。
但谁都知道这是讲价必走的流程。
周梨说:“你看你们两位带着这么重的东西出来摆一次摊也不容易,我全买了,你们就可以早点回去是不是?我买这么多,给我算便宜点,你们也吃不了亏。”
然后老婆婆就说:“那锄头二十九一把。”
“二十四。”
“那不行,少说也要二十八。”
双方你来我往,最后讲价讲到27元,别的农具也都便宜了一两块。
老婆婆去清点这里有多少把农具,老大爷则满脸笑容地问要不要帮她把木柄装上。
周梨说不用,但需要他们帮忙把农具送到她家去。
老夫妻是开平板三轮车出来的,周梨帮忙将农具重新放回三轮车上,就开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