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开熙二十三年(特鸣谢书友 流星追月
十多天后,开熙二十三年的除夕来到了。
随着这些年来大周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百姓们的衣食住行皆得到了基本满足,自皇帝柴宗训在开熙二十二年(九八一年)初,给全民“涨薪”后,百姓们的消费进入了升级时代。
以汴京及扬州、金陵、成都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的人口大州,近一年来陆续涌现了许多高档酒楼、茶庄、丝绸店、珠宝店、文玩店等等,出现了不少天价商品,竟然也常常客满为患、供不应求。
大周百姓普遍手头宽裕了,戏院、妓馆、青楼、赌坊的生意也日益红火。
在柴宗训所定每州、每县严格限制开办数量、并征以一倍重税之下,这些娱乐业成了大周社会锦上添花之物,并不会对社会稳定、百姓福祉造成何种影响。
至于非要嫖妓滥赌到妻离子散的,那也算是自然淘汰该淘汰的低劣人口。
而从除夕至元宵节的半个月年假,百姓们的庆祝活动也愈加丰富起来。
大周秉唐制,除夕新年的民间庆祝活动多彩多样。
除夕,岁除之夜,也叫大年夜。除即去除,指辞旧迎新、除陈布新。
早在先秦时已有“大傩“(傩舞,一种原始祭祀舞蹈)、祭天祭祖的习俗,人们戴上凶神恶煞的面具,敲锣击鼓,意在驱赶年兽、消灾纳福。
两晋时期有“守岁“的习俗。到了南北朝,过年打爆竹、贴桃符、吃年夜饭已成节例。
大周的春节热闹而张扬,它一方面承袭了上述的传统习俗,一方面增加了更多的娱乐节目。
在除夕之夜,百姓们从各家各户选出合适的男孩子,戴上狰狞的面具表演傩戏。
除夕时也得“送神”,在灶上点灯(也叫照虚耗,传说能镇住鬼神)、贴灶马,不过他们可不给灶王爷“吃糖“,而是“喝酒“,也叫醉司命。
王公官宦等富贵之家,还要请道士、高僧作法,祈福消灾。
规模最大的自然是皇宫在除夕时举办的法事。
除夕除了要守岁、吃年夜饭以外,大周百姓还要吃春盘。这种由葱、蒜、韭菜、芸苔(油菜)、胡芫(香菜)组成的蔬菜拼盘据说吃完可以发散人五脏中的陈腐之气。
吃春饼之风日盛,做法更为讲究。这个活动也被称为“咬春”。
唐宋元日这一天,人们还会准备各色果实,以备除夕守岁消夜。
其中最出名的一种,便是胶牙饧。饧,古“糖”字。胶牙饧,即用麦芽或谷芽与诸米熬成粘性的软糖。
南朝开始,有元旦食胶牙饧的风俗。到了唐宋时期,胶牙饧又成为除夕夜祭祀祖先供奉之物。
吃胶牙饧的目的,是强健牙齿、使其不动摇,也就自然有稳固家业、兴盛宗族等吉祥含义。
同时,吃胶牙饧也意味着将牙粘住,使牙齿更牢固,不会因年老而脱落,既充满节俗趣味,又体现了人们内心美好的期盼。
而始自先秦的习俗“压岁钱”
汴京城大街上过年时,到处是表演杂耍的艺人,看到精彩处,围观的已富裕起来又有“医疗保障”的百姓皆不吝打赏,虽然每人数目不多,在几文钱至几十文钱,然而因人数众多,艺人们一场街头表演下来,常常收入就在几两银子。
除夕年假期间,也成为各类艺人们的最旺季。
也有叫“关扑”的投掷游戏,小贩把食品或玩具、首饰等物作为奖品,于瓦罐内投中铜钱,根据铜钱的正反判定输赢来赢得奖品。
大周春节新兴的“狮子舞”盛行非常,相比于唐代凶神恶煞的傩戏面具,“狮子舞”更加可爱、灵活,注重武打表演,有时还会表演“狮子”口吐烟火。
同时元宵看花灯、猜灯谜,也是大周春节人们趋之若鹜的一项活动。
除夕年假期,大周百姓还要饮屠苏酒和椒柏酒,意寓着辟邪防病。
柴宗训自登基始,采“宗教自由传道”之策,对道佛两家皆给以支持。
当然,因父皇太宗之事及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