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罗颢转性了?!

蝗灾的嗡鸣声仿佛穿越整个长安,落在两仪殿满朝诸公的耳畔。

李二端**,神色平静地宣布三日后祭天的决定。

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庄严的两仪殿内激起千层浪!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几乎是话音落下的同时,房玄龄已然出列。

他素来沉稳的面容此刻写满了凝重急迫,语气苍然,瞬间压下了殿内的窃窃私语。

“祭天之举,源于古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未知的恐惧,虽有安抚人心之效,然实无确凿依据可证其能消弭灾殃!”

房玄龄目光灼灼,直视御座:

“如今蝗群蔽日,啃噬稼穑,百姓嗷嗷待哺,亟待朝廷施以援手!”

“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应将所有人力、物力、心力倾注于务实救灾!”

“调配粮秣、筹措物资、组织民夫扑杀蝗孽、安置流民都是迫不及待要做之事……若耗费巨大精力于虚无缥缈之仪式,恐会延误救灾良机,致使无数黎庶遭受更多冻馁之苦!”

“此非明君恤民之道!”

杜如晦也紧随其后大步上前,声音沉肃道:

“陛下!房相所言,字字珠玑!”

“蝗灾肆虐,非一日之功可解,朝廷每一分力量都弥足珍贵!”

“筹备祭天大典,难免劳民伤财,耗费国库本已紧张的赈灾钱粮,更需征调大量民夫,此岂非与陛下急民之所急的本心背道而驰?”

“更有甚者……”杜如晦眼眸闪过一抹冷冽,继续道:

“万一受灾之民误以为朝廷束手无策,只知做些虚妄的‘面子功夫’,徒耗民脂民膏……”

“如此**心涣散,怨声载道,于凝聚民力共抗天灾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望陛下三思!”

这两位秦王府旧臣、当今宰辅的激烈反对声,情真意切,句句不离救灾根本。

顿时引得殿中不少务实派官员纷纷点头,面露忧色。

然而,以窦抗为首的一众世家老臣们,心中却是全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窦抗那布满皱纹的眼角几不可察地微微弯起,下垂的嘴角也向上牵扯了一下,随即又迅速恢复成一副肃穆凝重的模样。

他心中暗道:

陛下昨日还暴跳如雷,今日却突然应允祭天,这分明是终于看清了形势!

也是,没了我们世家在地方的仓储、人力、以及在乡野间的声望影响力……陛下纵有通天本事,这救灾的政令也难以顺畅抵达州县,落到实处!

这祭天,就是他主动向我们递出的妥协信号!

看来,他终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襄助!

念及此处,窦抗心中大定,甚至升起一丝掌控局面的得意。

他轻咳一声,整理了一下朝服,向前一步,对着龙椅方向躬身行礼。

虽然姿态恭敬,言语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与引导:

“陛下圣明烛照!”

“老臣以为,陛下采纳祭天之议,实乃顺应天意、抚民心之壮举!”

“此次蝗灾,旷古未有,显是上天警示人间失德。”

“我等身为臣子,当以万分虔诚之心,筹备这祭天大典,敬告昊天,祈求宽宥!”

“窦公所言甚是!”

“陛下英明决断,实乃万民之福!”

“祭天禳灾,古之常礼,正当其时!”

“我等愿竭尽所能,助陛下完成此盛典!”

……

窦抗话音一落,他身后那些代表千年门阀的老臣们,纷纷出言附和。

一时间,殿内竟响起一片对李二“英明决策”的颂扬声浪。

他们脸上虽也带着忧国忧民之色。

但眼中闪烁的,却是计谋得逞的轻松和对未来可能获得更多**筹码的期待。

昨日那些关于“天罚”、“失德”的尖锐言辞,此刻仿佛都化为了对皇帝的“关切”与“支持”。

就在这“和谐”的气氛似乎要主导朝堂之时。

殿外侍官一声高亢的通传声,如同冰锥般刺破了这片短暂的“融洽”:

“镇国侯——罗颢觐见!”

这个名字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魔力。

瞬间让方才还慷慨激昂、附和声一片的世家老臣们集体哑火!

窦抗脸上的“欣慰”之色瞬间凝固,眼神陡然锐利起来。

身后方才还高功颂德,满脸得意的老臣们,声音更是戛然而止。

视线交错,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