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菁芸说地方小,几个少爷和小姐,谁也没有带随从,而是一人背着一大摞筐的草药,跟着她一起坐在牛板车上,被送到了地方。

泉州的布局还是非常可以的,毕竟是一州的首府。而且,大概得益于这里的管理还不算是很尸餐素位,在职当官的,有不少曾经都是从白鹿书院出来的学生。考取功名进入翰林院后,少部分被放回来做官的,对这里是真的有感情,对于这个地方的治理,还非常上心的。

整个泉州城的外围墙,是用亮黑色的石砖搭建而成的,差不多有两人多高。城墙上每隔百米,就建有一座小塔似的掩体。城内的主干道共有四条,成十字型分布,用泛青的青石板铺制而成。

整座城分内外城,城内外的建筑群都被分为了八个区,像个八卦阵一样。围绕着建在中间的县衙延伸出去。

位于城内东南角的上廊坊,一般都是达官居住的地方。比如,现在跟串挂饰一样,常跟着她活动的武锦绣之流。这里呈现出一个扇形地域,周围都有围墙包裹,唯一能够进出的地方就只有两边的坊门。到了宵禁的时候都会关起来。

和它对线的下廊坊,就是一般的官吏和有钱人家居住的地方。剩下的,都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可没有什么坊门,宵禁的说法,想出就出,想进就进。

八卦阵出去后就是外城区了,在外城区的四个角柱着的分别是:一处交易区,里面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畜生牛马,什么都卖。

第二处则是外来老百姓居住的城区,背靠着南朝最大的运河。这条运河是南朝沟通南北部最快的交通水路。这里有南朝最大的码头,每日的吞吐量惊人。这里的劳工日夜不停歇,也才勉强维持住了码头的基本运转。所以这里周围,居住了不少在临时休息的码头工人,也是马菁芸常常练接骨手艺的地方。

处于另一边的,则是各种手工匠人居住、开店铺做生意的地方。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这里就收着南朝,除了全上京城内外最齐全的【状元】。在集市里没有看见的手艺品,只要你有钱,通通都能在这里找到私人定制版。

最后一个角落里,则是什么人都有,算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他们今天要出摊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马菁芸自从入驻武府以后,有了强力的后盾,给的药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加上她精湛的医术,有不少治不起病的穷苦人家,寻着名声就找上门来。

甚至不少人天还没亮,摸着黑,翻山越岭也要来找她看病。

她再也不用每逢圩日就去每个县里赶圩。初一,十五也不在州内四个角轮流看病。而是改为了每隔七天出武府一趟。分别在这四个角落里出摊,给人看病,也够她忙个不停的了。

一路上,他们一行人哪怕穿的再低调,也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又都是俊男靓女,回头率还是很高的。所到之处,人们纷纷让行。其中,个子最矮的马菁芸混在他们其中,像个没长大的小孩,显得一点也不出彩,但出彩的几人隐隐以她为首,就很令人惊奇了。

等摊子支出后,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小神医新收的下手呀。他们前不久还止不住的在心底嘀咕着,说今天都已经过点了,怎么小神医还不来出摊?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吗?还是嫌弃他们?

心底都开始想,要不,他们在这回拿药的时候,还是给点钱吧。可现在看看,他收的徒弟,样貌和身姿,各个都是顶个的!穿着的衣服也是,浑身上下不见一个补丁!便有些局促的收了收手,他们还是别拿那么一点体己钱寒酸小神医了。

并不知道一大笔钱飞了的马菁芸,像往常一样,开了一张木桌子和小板凳,支起一张布条,写明草药为武府所赠。就在人们留给她的树荫下坐定,准备问诊了。

其余人见此,纷纷打开小神医叫他们带来的小马扎,半蹲半坐的围坐在她周围。早就已经知晓规矩的百姓们,安安分分的排好队,并没有发生什么插队或者抢队的事情。

他们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心里感到震惊。这是整个廊坊的人都来这里排队了吧?又看见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并不见少,又觉得不太可能。

马菁芸经过这么多年的诊治,早已经知道这些穷苦人家身上的毛病多是些什么?早在出发前的两天,就已经带领着武府给她配的小丫头,把需要常用到的药方给抓好了,一摞摞的全都在几人背的竹篓里。

就只有连亦文的背篓里背了十几包用途不同的草药,方便她在现场遇到不常见的疑难杂症时,可以直接配药,所以,他背的竹篓也是最大的,但这小子也不喊累,一路上居然还有闲心到处好奇,看什么都兴致勃勃的,还很热情的招呼他们一起去看。

上来,马菁芸直接给病患把个脉,又看看脸色、舌头、眼帘什么的。基本上就都能确定来者到底有什么病痛,直接就喊谁谁谁拿他背的药来。念到最后,直接念名字,少年们也知道要拿什么了,直接进化成南瓜蹲,喊到谁,谁就蹲下拿药,此起彼伏,跟被马里奥踩过的蘑菇一样,蹲了又起。

不一会,本来还看不到头的队伍,开始变的缩短起来,连尾巴都隐约可见了。众人都惊叹于小神医的速度,很想说,夸她一句妙手神医也不为过。

马菁芸把来排队的人都给医完了以后,叹了口气,“哪里是我妙手神医发挥的作用?不过都是些常见的小病,只要是平时肯专研医书的大夫都能医治,要是真有什么不常见的瘟疫和重症,很多百姓宁愿去求神佛,也不会来我这里。”

大家疑惑的扭头来看着马菁芸,一路上,他们看见不少药堂内的生意更加冷清,她这里都算人多的了,他们都跟着快忙一个上午了,才得活动一下筋骨,就这还不是慕名而来的生意吗?就这还不多吗?哪里有人去求神?

马菁芸见他们神色不解,指了指对面的神庙,“那座观音庙里的香火,可比孔子庙里的还要旺盛,但给他们贡献香火的,并不是祈求平安的普通老百姓,还有不少身患重病的穷苦人家,宁愿每天去求祂,也不会来我这里免费看病抓药。”就爱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佛身上。

众人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真如小神医所说,对面的观音庙,人流如织,红红火火的,比庙里的烛火还要红火。但明显有病的还是不见,便有些不信,家里的老人或者母亲,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难事,或者想要祈求心里的平安的时候,都会去家里的小佛堂祈求,甚至为求更大的愿望,也会像对面进出的人一样,找个灵验的庙宇拜一拜。

既然,都是这么干的,那就说明,这个行为是没错的,是能对的吧?

马菁芸见他们不信,大概也是知道几人是怎么想的。可为什么从来就没有想过,有病的,为什么不去吃药?倒要去求神拜佛,求祂的保佑?这…

大概真的有用吧,毕竟有些大病,真的是不在意,放平心态,才能慢慢的好起来。可是,来她这里抓副药,一口闷下,不是好的更快?

想着些杂七杂八的思绪,马菁芸缓声问道:“你们家里人,在平时有家人被大夫医治的时候,不也喜欢在心里祈求各路神佛保佑吗?”

“我们医好他们以后,你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