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谢九仪也没想到卫铎居然玩阴招,他们夫妇俩都计划好了,让殷丽仪带着孩子住进魏王府,佯装殷丽芳等人在的时候,一应如常,还派重兵看守。

事情就坏在,殷丽仪以为自己其实是没什么危险的,她在魏王府装久了,很是憋不过,往常在建业,她可不是三不五时下茶楼,或者听戏,抑或者是买些外头的小食。她没什么门第之见,只爱街边小食。

她想出去,谢九仪劝她不要出去,那她只好叫了小贩过来,哪里知晓小贩是人伪装的,她就这么被敲晕带走了。

殷丽仪二进宫到自己都想笑的程度,她真的是运气不好,也不知卫铎老贼会拿她威胁什么,她只希望谢九仪都不要答应。

然而谢九仪也是很难取舍,本来他的部众就未必都服气他,如今若是为了妻子退兵,将来肯定会被人说嘴,但若不退,妻子恐怕就死路一条了。

可惜下面的人都不同意,有人说:“咱们暗中派人去救夫人,明面上打,让卫老匹夫知晓您不在意夫人,反而不会对夫人怎么样?”

“是啊,我记得上次夫人在豫州被抓,小王爷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您越是不在意,就越有余地。”

如今魏地的人依旧喊李澄为小王爷。

谢九仪之前是埋怨李澄的,毕竟他完全不顾自己妻子的生死,可事到如今,他也是一样。

卫铎深谙兵不厌诈的道理,他是早就打探了谢九仪当年为了娶殷丽仪不惜违抗家族,可谓用情至深。这不禁让他想起申公巫臣和夏姬的事情,夏姬这个女人可是断送了几个国家啊。

自然,他也见过这殷丽仪一面,相貌的确不错,生的很好看,可人倒是烈性的很。

可他也很清楚,若这样吊着谢九仪倒好,可真的占了,那就成了死仇了。他可不愿意看到一个团结的谢家军,想到这里,卫铎又亲自点兵,他巴不得谢九仪进攻呢。

谢九仪和卫铎打的如火如荼,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殷丽仪知晓了却没有之前埋怨李澄的那股劲儿了,她很清楚,谢九仪若是真的为了她一个女人就弃城逃跑,那才叫无仁无义呢!

她这样的双标,李澄也并不知晓,因为他听到谢九仪丝毫不受殷丽仪的影响继续进攻,本来就在意料之中。

徽音倒是不平:“那位殷氏,之前被你救出来之后,在我家住了几天,虽然当着我的面没有表现的太露骨

但我也能看的出来她还觉得你不尽心如今她丈夫不也是如此吗?其实我一直很不清楚为何殷丽仪对你的要求特别高?”

若说殷丽芳倒也罢了李澄的确给她送过厚礼救过她儿子还曾经有过婚姻可和殷丽仪有什么关系呢?

她真的不明白。

李澄却是个刨根究底的人他思索了半天才道:“她小时候就来我家里我母亲因为殷丽芳的关系倒是对她们殷家姐妹都不错后来魏王不是让我去他府上管家么?那时候我因为熟人的关系还以为和殷丽芳要成婚的所以照拂了一些。我想也许她这是把我当无怨无悔付出的好人了这世上嘛大家对好人的要求都特别高只要你稍微哪里做的不好都会被埋怨但若你是个坏人偶尔做那么一件好事还不少人记着你的好呢。”

徽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又忍不住笑:“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她可能觉得让你为她办事能凸显她个人的魅力。”

有一等女子便是如此喜欢差遣人家做事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虽然背后这么说人不对但想起上次李澄救了她她一家子还颇多怨言徽音也是没好话给她们。

但这种话听的李澄几欲作呕徽音见他不对劲赶紧筛了一杯茶给他:“你这是怎么了?不舒服吗?要不要我去给你拿点你爱喝的荔枝饮子来?”

“我是被恶心的放心我没事儿。”李澄真的觉得他听了这话想死的心都有了一想自己被个蠢货利用他就不舒服。

徽音帮他拍了拍背:“别说什么恶心了其实她也挺可怜的。算了不说她们了你表弟崔二郎递了好几次帖子了你见与不见?”

之前李澄没功夫理会崔二郎他和舅舅一家关系本来就很一般

“嗯这些你自个儿安排。还有之前科举取士的人官职都下来没有?”徽音问起。

以前这些外面的事情她都很有分寸的不问问多了怕李澄忌惮但现在她们夫妻已经是内外相通这些事情都没有任何好忌惮的。

李澄笑道:“你放心我让人拿手本专门呈给你的。”

自然对于这些自带资源的世家大族子弟李澄也有自己的安排他见到崔二郎时就说了这个打算:“直卿(崔二郎表字)落榜之后意欲如何啊?”

虽然李澄是他表兄弟但崔二郎哪里敢放肆他正身道:“晚生一直在家苦读准备来年科考。”

李澄听了含笑点头:“《秦誓》曰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此话一出崔二郎眼神一亮这话是说看到贤才而不举荐举荐了不能重用这是轻慢这明显就是说要重用他崔二郎啊。

“一切但凭王爷吩咐。”崔二郎道。

李澄笑道:“此次科举一共中的五十人中有二十人留在我身边还有三十人要去各州府任正职。据我所知太仓县已经有县令正缺一个县丞不知直卿嫌弃否?”

崔二郎想了想那太仓正隶属吴郡是一等富庶之地哪里不好因此赶紧起身谢过。

李澄又吩咐道:“我让你去一来是看重你的才能二来也是想看看你的才干到底如何?若是可行不必科考我自当重用你。”

当副手最磨炼心性事情做好了功劳可能被上面的县令抢了事情做不好可能会被背锅。然而一般做事的人几乎都是二把手。

他看重才学但也更看重个人能力。

似崔二郎这样的世家子弟官场和平日行事都耳濡目染长辈见识若能锤炼起来必定也是人才。

如今崔二郎所在的冀州早已归了李澄见李澄几乎说了心底话立马踌躇满志。

同样还有缪夫人的儿子这位是考的武举也没考过但他是真的可惜正好第五十一名。前五十名不是安排在进各大刺史麾下就是各军中这些人早就被安排走了。故而李澄安排缪小郎去冀州的河间府去做司法参军。

这样的世家子弟官位并不高崔二郎任县丞正八品司法参军正九品他们都有家族自带幕僚。

缪夫人本来觉得儿子太过可惜如今去河间府任职连忙来府上感谢:“阿弥陀佛这孩子被授了官职我这心里可算是放心了。”

“是啊王爷也说缪小郎君实在是可惜了因此在得知河间府有缺

如今以前那些旧部全部都不能要了新人要有新气象李澄喜欢用年轻人不爱用那些世故圆滑的老人。

缪夫人笑道:“是这也多亏了您要不然怎么记得咱们小郎啊。”

“千万别这么说这也是小

郎自个儿有本事。徽音道。

又说崔二郎得了官职之后,心情也不郁闷,人也恢复了昔日的神采,这崔月环虽然嫌弃官职低微了一些,但是崔二郎倒是比他妹妹知晓。

这没做过官的人,听到八品九品都以芝麻小官呼之,可真正轮到自己做官了,说真的,有官做都不错了。如今不再是门阀士族为大的时代了,士族与寒门并举,士族若是没有出息,一样不过几代就萧索了。

正如没赚过钱的人,觉得一个月一吊钱算少,可真正去赚钱,一个月赚几百文都不容易。

故而,崔二郎道:“我又没中,难不成还得封个刺史给我不成?

“妹妹我也不是这个意思,咱们崔家毕竟和王爷的关系不同。崔月环也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