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舒了口气,拍了拍旁边略显紧张的赵有才说到:“别慌,咱们的活儿,照干!”

然而,大环境与个人毕竟是无法割裂的,国家层面的“大气候”终究化作了普通人头顶的“小风雨”。对个人的影响,很快便如秋雨般连绵而至。

首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四九城的“烟火气”。

八月伊始,一项新规让无数老饕、普通市民、外地来吃饭的客人心头一凉:

四九城大小饭馆、餐厅,一律改为凭票(粮票)供应!昔日熙熙攘攘、吆喝声不断的堂食景象瞬间冷清了许多。

仅存的例外,是那些挂着“高级”招牌的饭庄,如东安市场里热气腾腾的东来顺、王府井大街气派的萃花楼、西单北街的曲园酒楼、华侨大厦内的大同酒家等约摸十八处。

它们依然敞开大门,不收粮票,但那价格却足以让绝大多数普通居民望而却步——一盘“高价菜肴”,抵得上寻常人家好几天的嚼谷。

更麻烦的是,想去这些地方打打牙祭也非易事。

想吃?您得提前一天到饭庄门口排队预约,领一个写着号码的小木牌或纸片。第二天,就凭这小小的“号牌”才能入座。

粮食紧张之下,每日发放的“号牌”数量极其有限,往往天不亮,饭庄门前就排起了长龙,为那一口“奢侈”争抢,嗯,据说还催生了一批‘黄牛’。

这对党建国影响倒不大。

他本就不是那么讲究吃喝,也不是个爱下馆子的人。

家里小院自产的蔬菜,加上家里存的,民工处生成的荤腥,足够他吃得踏实。

他看着报纸上关于饭馆新规的报道,只是摇摇头,感叹了一句:“这日子口,吃口舒坦饭都难了。”便继续埋头于民工处的文件堆里了。

接着是九月份如期而至的“降薪潮”。

党建国接到降薪通知才恍然大悟:

原来之前刘飞那家伙一直在“忽悠”自己呢!什么“大家都降了”、“政策要求”,全是托词!自己的工资,之前根本就不在降薪范围!

党建国的情绪有些复杂,心里跟明镜似的——

自己那“没降”的部分工资,还能去了哪里?

肯定是流向了独立师那些在战场上伤残、如今生活艰难的退伍军人家里。

想到那些缺胳膊少腿却从不叫苦的老战友,想到他们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愁眉不展的妻子,党建国心里的那点不快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沉甸甸的无奈。

刘飞这家伙,虽然滑头,但这事儿吧,做得地道!

唯一能冲淡这些的,是一个确切的好消息:刘飞,终于要回来了!

确切的消息传来,刘飞预计国庆节后就能返京。

党建国简直像久旱盼甘霖,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民工处那一大摊子事,各种协调、汇报、应酬,他早就烦不胜烦,巴不得立刻把这“甜蜜的负担”甩回给刘飞。

他感觉自己就像被拴久了的马,就等着缰绳松开的那一刻,期盼着刘飞早点回来“解放”自己。

十月十五日,秋高气爽。刘飞风尘仆仆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民工处的办公楼里。

党建国一见,简直像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脸上的笑容比太阳还灿烂,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热情地拥抱着刘飞,死命的拍打着刘飞的肩膀,说到:

“哎呦!可把你盼回来了!老刘!”

那架势,恨不得立刻就把手里一摞待批的文件塞过去。

刘飞这次出差时间不短,人瘦了一大圈,原本在民工处养出的那点红润气色荡然无存,脸颊都有些凹陷下去,眼窝下带着浓重的青黑,显然是累狠了。

不过好在之前在民工处这里“休养生息”打下的底子还算厚实,精神头倒还不错,就是看着清减得让人心疼。

P.S:本书不**。

刘飞一看党建国那热情过火的眼神,再瞄瞄桌上明显堆高的文件,心里立刻警铃大作!多年的默契让他瞬间明白了党建国的“险恶用心”。

接着刘飞夸张地往后一跳,连连摆手,脸上堆起讨好的苦笑,说到:

“哎呦喂我的刘大处长!您可饶了我吧!

我这刚下火车,骨头架子都快散了!您行行好,让我喘口气儿,歇两天!就两天!

等我把魂儿找回来,一准儿麻溜儿回来报到干活儿!您看成不?”

话没说完,他瞅准党建国一个不注意的空档,像条泥鳅似的,“哧溜”一下从党建国身边滑过,嘴里喊着“回头请您吃饭!”,人已经撒丫子跑出了院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