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 章 逼宫! 这是赤裸裸的逼宫!
不多时,以禄东赞为首,君沙瑟毕、统特勒紧随,数十名藩邦使者鱼贯入殿。
一番见礼过后,禄东赞上前一步,朝李世民拱手道:“天可汗陛下明鉴!外臣等此番冒昧觐见,实因心中惶恐,百思不解!”
“吐蕃僻处高原,仰慕大唐文明久矣,一心交好,愿为藩篱!和亲之事虽未成,然我赞普与吐蕃上下,对天朝的敬仰之心,日月可鉴!”
“两国相交,贵在诚信,亦重“礼”字!厚往薄来,乃天朝上国款待远人之仁德,亦是四方诸国倾心归附之根源。”
“此例一开,垂范百年,若骤然更改……外臣斗胆直言,恐令诸国心生疑虑,以为天朝心意有变,这……这岂不有损大唐海纳百川之气象,煌煌盛世之威望?”
他绝口不提“威胁”二字,却将“大唐气象”与“旧例”牢牢绑定,将自己置于维护大唐威望的“忠臣”位置。
这番话语落下,一些倾向于守旧的官员不禁微微颔首,觉得禄东赞言之有理。
君沙瑟毕紧随其后,声如洪钟:“西突厥儿郎敬重大唐武功,但更重信义!往年回礼如何,今年便该如何!若因小人谗言而更改旧例,岂不令盟友寒心?”
统特勒也瓮声道:“薛延陀亦是此意!规矩不可废!”
其余小国使者纷纷附和,一时间殿内喧嚷起来。
李世民胸中怒火翻腾,面上却越发冷峻:“若真心归附,重在诚意,岂在财货多寡?朕意已决,回礼按新制执行!”
禄东赞见状,与君沙瑟毕、统特勒交换了一个眼神,带领一众使者齐刷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
“天可汗陛下三思!此例一开,藩国惶恐,邦交动荡啊!”
逼宫!这是赤裸裸的逼宫!
一众世家官员本就对林平安不满,此刻见状,纷纷出声响应附和。
“陛下,使者们所言不无道理,祖制不可轻变,以免失藩国之心啊!”
“是啊,陛下万不可听信小人之言!”
“请陛下三思!”
…………
所谓主辱臣死,房玄龄见李世民被逼到了墙角,忙跨步出列,他试图以理服人,与禄东赞周旋:“禄大相,邦交之道,在于互利共赢,而非单方面索取……”
然而,禄东赞等人早有准备,引经据典,巧舌如簧,你一言我一语,将房玄龄的道理一一驳斥或曲解。
房玄龄虽智计百出,但面对如此多早有预谋、且深谙汉家经典的对手,双拳难敌四手,渐渐有些难以招架。
长孙无忌见状,也沉着脸加入战团,他与房玄龄配合,试图稳住阵脚。
可禄东赞等人气势正盛,抓住“祖制”、“天朝体面”、“寒心”等几点死死不放,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虽竭力辩驳,却始终难以彻底压制对方。
随后,御史柳范、权万纪也按捺不住,出列声援。
但他们骨子里乃是纯粹的儒家门徒,思维跳不出“怀柔远人”、“重义轻利”的条条框框,他们的加入,反而在某些方面被禄东赞等人利用,成了对方论证“祖制合理性”的佐证,局面依旧僵持,甚至隐隐有被对方占据上风的趋势。
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看得是火冒三丈,眼见文官们“耍嘴皮子”不行,一个个开始撸胳膊挽袖子。
程咬金更是须发皆张,吼道:“跟这帮喂不熟的白眼狼废什么话!陛下,让俺老程……”
“知节!退下!”李世民出声喝止。
在朝堂之上殴打使臣,无论缘由,大唐都将理亏,声誉扫地。
程咬金等人只得愤愤不平地骂咧着退回队列,双眼喷火地瞪着那群跪在地上的使者。
局势陷入僵局,文官辩不过,武将不能用强,李世民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自始至终还未发一言的魏征身上。
满朝文武,若论直言敢谏、辩才无碍,除了林平安外,非魏征莫属。
魏征微闭双目,似在养神,实则内心天人交战。他固有的观念告诉他,维持旧制或许能换取暂时的安稳。
但昨日林平安那番“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流水不腐”的言论,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久久回响。
他看到的是僵化的规矩带来的财政负担和潜在危机,是禄东赞等人贪婪的嘴脸,是大唐实实在在的利益受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