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迟了就迟了,不然还能咋地。
官署门前两侧各立着两名衙役。不等他们上前盘问,亲兵已递上名帖:"我家大人乃八品敦武郎、淮南东路摧锋军监押,烦请通传。"衙役接帖转身欲走,却又猛地回头,狐疑地打量着一行人,再看手中名帖——明明说是监押,眼前这位头戴巾帻、身着红色盘领窄袖袍衫,腰束革带、下穿大口宽裤、足蹬软皮靴的,竟是位女子。若非官服与名帖作不得假,几乎要疑心是来县衙,若不是身上官服和名帖做不得假,几乎疑心这几人是来县衙寻开心。
终究还是持帖入内通报。宋祈年带着吕淳屹及几名亲信在官署外等候,片刻后便有差役折返,引二人入内。
二堂之内,奉茶的师爷虽不似衙役那般目光直白,却也在目光流转间难掩惊疑,一时竟不知该请谁上座。直到吕淳屹微微退后半步,师爷才忙请宋祈年坐了上位,又吩咐人奉茶。宋祈年将见面礼交给师爷。
“请宋大人稍候片刻,我家大人这几日身体不适,正在后堂调息。”
宋祈年颔首表示理解。自己到陵亭五个多月,从未拜会过这位父母官,今日突然到访,任谁都会惊疑,何况自己还是女子之身。正等得有些不耐,后堂转出一位方面阔耳、身材矮胖的官员,颌下留着一副美髯,身着绿色官服,束着大带,革带系着绯罗蔽膝,衬得方心曲领格外端正,脸上满是和煦笑意。
留给宋祈年的第一印象——这是个会做官的。没瞧见方才衙役与师爷的失态吗?此人竟能满面春风地迎上来,单是这份表情管理的功夫便不简单。
"这位便是宋祈年宋大人吧?本官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
宋祈年拱手还礼:"大人谬赞。年,愧不敢当,却也不胜欣喜,能得大人这般青天父母官的称赞。"
孙文贤捋着胡须笑道:"果然是宋招抚使家的孩子,家教严谨。"心中又满意了几分——这宋祈年虽有后台却无骄矜之气,倒算斯文知礼。目光扫到宋祈年身后的吕淳屹,便问道:"宋大人,这位是?"
吕淳屹躬身行礼:"草民吕淳屹,见过孙大人。大人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吏治清明,便是草民初见大人,也为这份爱民之心深感钦佩。"
孙文贤抚须大笑,将这恭维照单全收:"你这后生仪表堂堂,言辞间亦有忠君爱民之心,起来吧。"
宋祈年待吕淳屹起身,方在一旁补充道:"吕先生曾是祖父军中行军司马,极得祖父倚重。听闻本官提及孙大人胸襟人品,执意要来一仰尊容。"
孙文贤缓缓点头,众人依品级依次落座。
“本官虚长小宋大人几岁,托大,称一句贤侄女。不知贤侄女,到这宛城,可是宋大人有何吩咐要下官去办?”
"既然大人垂询,祈年本是武人,便有话直说了。近来商道盗匪愈发猖獗,眼下又近年关,祖父深恐重蹈去年'通天粱'之覆辙,特命我率兵协助大人清剿周边盗匪。"
“宋大人即有安排,下官自当遵从。宋大人真真是时刻以国事为重,这份忧民之心,真是叫下官惭愧的紧。又遣了两位少年英杰当此大任,要说招抚使大人怎地是大人呢,这看人的眼光就不是我等可比。”
几句话既捧了宋昭,又抬了宋祈年与吕淳屹,不论上司在场与否都紧抓拍马良机,此人果然深谙官场三昧。
宋祈年呵呵笑着,“祖父识人的眼光自然不用说,他将本官安排到孙大人的辖区,可见祖父对孙大人也是很看重的,由此可见孙大人也是朝廷难得的人才。”
花花轿子众人抬,两人相视大笑,又互相恭维几句。宋祈年言归正传,取出祖父手札递过,孙文贤连忙起身,双手高举过顶,躬身拜了三拜,方小心翼翼地拆开封缄。
宋祈年端起茶盏,借着这个动作去看孙文贤的神色,只见孙文贤恭敬阅毕,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和煦笑容,竟无半分波澜。待将手札仔细收好,复又赞不绝口,句句不离宋招抚使忠君爱国,却无一句触及正题。
这位果然难缠!宋祈年正思忖如何应对,吕淳屹已开口接话:"方才在下已向孙大人提及,这些盗匪在扬州地界为祸甚烈,其破坏力不言而喻。大人应当明白,能否配合好小宋大人,直接关系到此次剿匪成败。"
"还是吕先生说得透彻!"孙文贤小眼睛滴溜溜一转,"本官必定竭力配合。"
"此间规矩,吕某已与小宋大人商议妥当,是吧,小宋大人?"
"喔!"宋祈年搁下茶盏笑道,"本官乃一介武夫,说话直率,孙大人莫要见怪。大人素来体恤民生疾苦,祈年怎会让大人为难?只需大人供应粮草补给,畅通要道即可,其余事宜我已部署妥当。至于剿匪之功,自当为大人记上一功。"
待送宋祈年离衙时,三人已热络得仿佛相交多年的老友。
走出半里地,宋祈年才长舒一口气:"累死我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