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之人都不是傻瓜。

桑弘羊能算,其他人难道不能吗?

粗略的估计一下,就得有不少负责内政的大臣,恨不得当场晕厥过去。

不过当时天幕说的太快,一个又一个内容的冲击着大家的情绪,让大臣们实在是来不及更加深入的思考。

但只要给他们时间回过头来想想,必然能反应过来。

仗打的是挺大的。

可耗钱也是真耗钱呀!

陛下,国库真撑不住这么打的!

不过现在当着刘彻的面,桑弘羊真不敢这么说。

陛下为了和匈奴打仗,都换下去好几任少府、丞相了。

想阻止他?

是自己的官不想做了,还是想被赐下酒肉,赶紧体面,又或者和张汤在牢狱见面?

桑弘羊哪个都不想选。

他只能谨小慎微的对着刘彻劝道:

“陛下,即便没有五胡乱华,等大臣们想过来,也……”

刘彻听懂了桑弘羊的未尽之意。

他脑袋瞬间疼了起来。

桑弘羊不提也罢,一提起来,刘彻又生起来李广的气。

朕顶着压力,好不容易筹集这么多军饷,支撑大军出征,结果竟是功亏一篑!

如今只是关内候,论资排辈,要在几个人之下的卫青,略微叹了口气,说道:

“可如今,已经是不打不行了。”

卫青不看布帛上所书自己的功绩,而是阐述起来现实:

“天幕所言,大汉与匈奴,划降水线而分,前为耕种,后为游牧,难以教化。”

有过边塞生活经历的卫青,对这句话感受极深,他略微顿了顿,继续道:

“二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些年,匈奴已从索取和亲,到一有机会,便侵入中原。

其野心也越来越大。

现今天幕一出,若匈奴也能看到,以他们现在占优的情况,必会提前动兵,进攻大汉!”

卫青说的话,众人听进了心里。

一个个的,都拧起来眉头。

无它,因为卫青说的,极有可能就是现实!

刘彻一甩长袖,上前拿起舆图摊开。

比起来接下来的那些争端,可能要等数年之后的出征。

匈奴人即将大举进攻的事情,才是众人最需要头疼的事情!

“卫青,你觉得匈奴人会如何反应?”

说及自己擅长的地方,卫青就不显得沉默了。

他同样上前,目光扫过舆图,再次从脑海中,过一遍自己之前想过的内容。

天幕在讲述未来之时,卫青就在思索一个问题。

知道未来,就可以改变它吗?

卫青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改变,但也无法改变。

因为天音说的未来,只是结果。

可这个结果,是无数必然和偶然组成的。

偶然或许可以改变,可必然就很难了。

而偶然和必然又混在一起,密不可分。

这就导致了,哪怕他们知道未来如何,想要改变,仍然……

极难。

就比如外甥去病,他病逝的未来。

‘染病’是偶然,如果有医匠在他身边,或许可以避免这件事情。

可再往深里追究,染病只不过是表象,他作战的方式,才是导致染病的根本原因。

那去病能不采用这种作战方式吗?

卫青悲哀的发现。

不能。

因为陛下要进攻匈奴,彻底将匈奴打废。

而当自己率领大军的时候,他找不到除了去病之外优秀的将领,来充当破开匈奴战线的矛!

局势,需要去病上战场。

而只要去病继续上战场,采用这种作战方式。

那他的身体素质一定会下降。

就算去病运气非常非常好,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染病。

那他也一定会减寿,比不过正常人的寿数。

这是必然的结果。

去病如此,放在战役上,也是如此。

匈奴部落之间微妙的关系、各部落驻扎的兵力,他们的利益分配,以及牛羊的繁育时间……

都影响着他们的出兵选择。

甚至不考虑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匈奴人上下一心。士气高昂,想要破除天幕所说的预言。

那他们也无法在现在立马出兵,进攻大汉。

大汉需要春耕,匈奴的牛羊不需要繁衍、驻扎合适的草场、女人不需要稳定的地方,生育后代了吗?

卫青侃侃而谈,把自己的猜测,都说了出来。

只是他没有用外甥做例,而是换了其他的例子。

在场的众人没一个愚笨的。

卫青说完,他们就听懂了。

刘彻拧着眉,思索起来匈奴的情况。

作为君主,刘彻是没有卫青那么通军事的。

但他懂人心,尤其懂匈奴单于。

换位思考,假如他是对方,骤然得知天幕说自己未来那么凄惨。

即便是匈奴单于还能稳得住,可他的属下却不一定了。

毕竟,匈奴和大汉并

不相同,他们的政体极为松散,宛若周天子分封下的诸侯。而其中,也并非全都是匈奴。

匈奴强的时候,这些‘诸侯’,跟着匈奴,自称匈奴人。

匈奴弱的时候,这些‘诸侯’,就会反戈,自称各胡。

而天幕的出现,卡在一个微妙的时间。

匈奴人的祭天龙城,刚刚被端。

他们不败的神话,已然被卫青打破。

天幕,又极为详细的介绍了卫青,霍去病两人的战绩。

所有人都知道,匈奴未来要被打的屁滚尿流,

几万几万人的被俘虏,甚至连匈奴单于都差点被抓住。

即便这是未来要发生的事情,现在匈奴依旧很强大。

但一部分人肯定会丧失对匈奴的信心,开始动摇。

甚至想要左右下注。

面对这样的情况,匈奴单于迫切的需要在自己还有优势的时候,赶紧进攻大汉,用胜利来抵消天幕的预言。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这根本不需要考虑朝内大臣的想法。

匈奴管你们内部和不和,想不想打呢,反而是大汉越不和,他们越要打。

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真理!

刘彻眯了眯眼睛,既然无法避免战争,就要考虑如何迎战。

那么,匈奴单于会出多少兵呢?

推演到这里,刘彻卡住了。

军事上他真的不通啊!

拿不准主意,刘彻只能对卫青问道。

“卫青,你觉得匈奴会如何出兵?”

“试探出兵,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太少。”

卫青也在思索这个问题,他的手指在舆图上,比划着几条天险要道:

“大约在三至五万之间,其进攻地点,应该也在上谷、渔阳,辽西和雁门这四个之间。”

如果有人常读军事历史,那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古代军队争夺的地点,通常极为固定。

这是因为,那些城池在建设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地形的因素。

它们建造的位置,本身就有军事用途。

比如防御。

因为华夏的地形,很少有广阔的平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