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 全军戒备
第115章第115章
【全军戒备】
灰暗的天穹压得极低细雪如絮
几个披着沉重蓑衣的身影在雪地行走脚下泥水混着雪水在洁白的雪地上践踏出一行行杂乱的泥印。
不多时进入一片聚居地众人分散开各自回家。
吱呀~
王和带着一身风霜迈入屋内赶在北风吹进来之前用腰顶上了门反手插上门栓。
一个身材宽厚、个头不高的女人早已等在屋内了先递上一筒热汤给男人这是王和的夫人徐柳。
二人本是流民逃荒路上互相照应一来二去看上了眼得知对方都全家死的仅剩一人后便做个伴。后来遇到了神女安置下来王和便到矿里挖矿攒了几个月工钱租下这一座三间屋的瓦屋请了一个进了昭明军的老乡做媒娶了徐柳。
王和一口气喝完热汤把蓑衣脱下露出背在肩膀上的破旧麻布袋徐柳托着袋底二人一起把布袋放下来。
“这回拿了五十支木杆还给你拿了一袋丝。”王和蹲下从破旧布袋里往外掏东西。
一小堆四尺多长的杂乱木条一袋干净麻布包着的蚕丝和不知名动物筋里面还有一个小瓷瓶。
“等做完送去能领三百钱咱们不要钱了都换成豆子过冬。”王和与徐柳商量。
屋里没有蜡烛只有炉火照明二人围坐在泥炉旁盘着腿一边做工一边商量家中杂务。
王和腿边摆着一支成品箭杆他熟练地用刨刀修整木条偶尔伸手比照成品箭杆的弧度调整手中半成品的粗细。这些木料是先用斧锯粗加工的毛坯形状参差不齐经王和之手逐渐变成统一规格的四尺长圆柱形箭杆整齐码放在炉边烘烤去湿。
徐柳的动作更慢些她借着窗纸透进的微光将蚕丝与筋丝捻合成弓弦不时拆开重编。王和看得眼热他这削木头的活儿谁都能干可制弦却是精细手艺非得在官办织造坊学过徒、通过考校的人才能胜任。他们这临时聚落的五十多个人里统共只有三人考得了制弦资格。
编一根弦的工钱抵得上他削百根木杆。
“你再带上些钱换点粮种回来。咱们家里的豆子够过冬吃了该囤些粮种开春种在地里。”徐柳眯着眼把三十二股蚕丝按照顺序编成一股。
“换粟种?”
“换豆种你忘了昭明军里的使君带着咱们开荒时候说的话了嘛头两年地瘦得先种豆子让地肥起来。”徐刘白了他一眼。
王和憨憨一笑又捡起一根新木条语气中满是甜蜜:“咱这不是先前没干过开荒
的事吗。”
“多好的日子啊多亏有神女施恩。”王和咧嘴一笑觉得连炉子里飘出来的烟尘都带着一股奇特香气。
有房子能遮风挡雨——虽说这房子是租的;有地能种粮食——虽说新开垦的田亩还贫瘠;冬日里竟还能在屋内做工换钱粮这个连”虽说”都不必加了!
在王和贫瘠的记忆中往年的冬日要不然就是全家缩在稻草堆里度日如年一日只吃一点豆子盼望挨过冬日要不然就是在**路上连豆子都吃不上。哪能如今年一般天冷了能烧火炉还能在屋里围着火炉做工不用坐吃山空甚至还能攒下些钱。
这样好的日子只可惜他爹娘过不上不过他爹娘要是泉下有知知道他如今成了家、置办了家产还不知该多高兴哩。
数日后趁着雪霁初晴的暖和天气王和背上粗布包袱将蓑衣罩在最外层与几个邻人结伴而行。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半融的雪泥步行了大半日又来到工坊。
“尔等先脱鞋去侧屋烤烤身子驱寒。”屋里有几个小吏正在清点前面一批人带来的东西忙的不可开交只抬头叮嘱了他们一句又接着清算脚边的短棍。
王和等人已经不是头回来了他们知晓神女麾下的官吏和旁处不同不用陪笑求人便熟练放下了布袋拿了号码牌去侧屋等待叫号。
屋内热气烧得极旺一入屋
等了半个时辰便轮到了他们王和等人跟随小吏一起计数。王和上过神女开的识字班旁的没学会只听了一耳朵“不会数数以后连钱都算不清”就铆足了劲学数数。
成果斐然一口气能从零数到一万。至于其他的字只看得懂地契和**契还总爱读字读半边……
“四十七支有三支不合格。”小吏从木棍堆里抽出三条拿出一支标准箭枝比了比“勉强能用算次品折半价。”
“这根弦缠得好啊回去告诉缠弦的那人一声神女要开纺织坊开春种完地之后来招工处试试。”小吏拿起弦看了看啧啧赞扬了两声。
“是俺婆娘弄的。”王和挺胸抬头骄傲极了。
过了片刻小吏数完了东西命人把箭枝和弓弦都搬到门外车上拎着袋子给众人发钱。
这是陈昭下令新铸的昭明钱含铜量在八成以上。
天下混乱财政体系率先崩溃。原本东汉私人铸钱就盛行天下一乱更是猖獗大部分铜钱都混
了铅锡,董卓掌权期间还铸造了半克重的小钱,更是加快了货币崩溃。许多百姓都不再使用铜钱,而是恢复了以物易物的原始方法。
严重影响陈昭赚钱!所以陈昭专门建造了一个铸钱作坊,下令一切和昭明军有关的交易都只能用足斤足两的昭明钱。
数百万被安顿的流民和几十万昭明军,再加上陈昭热衷于以工代赈,建造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来二去昭明钱便流通开了。起码在青徐二州之内,昭明钱比朝廷官方发布的五铢钱认可度更高。
另一边,一车车拉满不同部件的运输车从四面八方驶向一个共同目的地。
数不清的箭枝、弓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