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禾抱着那些落灰的小陶罐往回走,王三娘怀里也不少。

小陶罐不大,两个人一趟就能全部带下来。

“大山,提两桶水出来!”

林禾将怀里的陶罐都放在山洞前的石板上,转身提了两个陶盆,还不忘招呼沈大山。

“收集松脂的罐子必须干干净净,不能有半点油污或者之前的残留物。

不然沾了杂质的松脂,以后熬出来的漆就不够透亮,防虫防腐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林禾说着就将沈大山提过来的水往陶盆里倒。

“奶奶,我们拿了丝瓜瓤过来。”

大妞蹲在陶盆边上,把手里的丝瓜瓤递出一个给林禾。

二妞手上也拿着两个,都给了沈大山和王三娘。

一家人在山洞前的空地上忙活开来。

陶罐上只是灰比较多,其余的东西倒是没有。

用水泡过一会儿后,表面一些灰尘基本上都飘在水里了,但积淀在陶罐底下的污垢依旧顽固。

林禾起身去灶膛里掏了些草木灰。

“若是擦不干净,就往上面抹一点草木灰一起擦。”

林禾说完就用柔软的丝瓜瓤沾上草木灰,里里外外用力搓洗每一个陶罐,连罐口和罐底的凹槽都不放过。

沈大山看着桶里的水见底,“我再去提两桶水出来。”

清澈的山泉水冲刷下去,带走了污垢和油脂,露出陶罐本身质朴的颜色。

大妞和二妞也没闲着,用小手捧着细沙,帮忙磨掉一些顽固的污渍。

洗好的陶罐被倒扣在冲刷干净的青石上,让山风和阳光将最后的水汽带走,确保内部完全干燥。

趁着陶罐风干的时间,林禾提着柴刀去砍了两大捆树藤,她专门挑选的都是柔韧纤维又长的老山藤。

只有这样的老山藤在绑陶罐的时候才不会断裂。

要想将陶罐绑在松树上,简单地捆扎是不够的,需要将老山藤编成绳结。

林禾将一根较长的树藤对折,在对折处绕个圈,形成一个活结套在陶罐的颈部下方。

然后像编麻花辫一样,将两股藤条交替缠绕罐颈数圈,最后将藤头穿过活结,用力拉紧。

“按照这样的方法编……”她一边操作一边说。

“不仅捆得牢,受力均匀,不会勒坏罐子,而且拆起来也方便,往后收罐子的时候一拉这个活扣就行了。”

这个方法还是林禾同村里的老人学的。

每次村里人要砍树建房的时候,山里没法开车上来,需要自己背着砍完的树走一段山路。

当时他们绑在背上的树藤用的就是这个方法,牢固又灵活,能节省不少时间。

林禾学会之后,碰见适合的场景都会下意识用这样的绳结。

王三娘和沈大山在一旁认真看着,很快也学会了。

王三娘手巧,编出来的藤环既整齐又结实。

沈大山见她编得快,干脆负责给拉紧后的藤环做最后的固定,确保万无一失。

“娘,都编好了,罐子也干了,咱们啥时候走?”

沈大山拉紧最后一个藤环,怀里还抱着两个陶罐。

林禾磨着手中最后一把柴刀开口。

“三娘,把陶罐放竹篮里带过去,免得路上弄脏了。”

“行。”

两个大竹篮正好塞下全部的陶罐,满满当当。

林禾拎着柴刀走在前面。

采集松脂,首先要选对树。

离家最近的那片松林是最大的,里面长的松树比其余两处更多,也更大,树龄更长。

到了松树林,林禾边走边摸。

“我们要找那些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的健壮松树,树龄最好是二三十年左右,太老或太嫩的出油都不好。

最好选向阳面的,这边的松树日照足,树脂分泌更旺盛。”

松树林平时瞧着树挺多挺高,但现在要选几棵正好合适的还真不算容易。

虽然不算容易,但好在松树林大,十棵里面也能找到一棵。

林禾的脚步在一棵马尾松前顿住,树身得一人伸开双臂才能环抱住。

树皮像老龙脊上的鳞片,深深浅浅地裂着,最宽的裂纹能塞进半根手指,指尖蹭过去,糙得能磨掉一层薄茧。

林禾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