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幼儿园的“材料实验室”
“哦,那是我设想中的一种全新的超导材料。”
林天奶声奶气的声音,如同一根引信,点燃了控制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他这句话里蕴含的恐怖信息量给震得外焦里嫩。
李院士、王承德、陈部长、张将军……这些龙国科技界和军界的顶梁柱们,此刻全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的机器人,目光呆滞地看着那个抱着奶瓶的三岁总设计师。
设想中的材料?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支撑起整个“玄武计划”宏伟蓝图的基石,那块能承载20特斯拉超强磁场、将功率密度提升十倍的“准固态”高温超导材料,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
这就像一个建筑师向全世界宣布他设计了一座通天塔,当所有人为之震撼时,他却轻飘飘地补上一句:“哦,对了,用来造塔的反重力砖块,目前只存在于我的想象里。”
“林……林总工……”李院士感觉自己的喉咙无比干涩。
他艰难地吞了口唾沫,声音沙哑地问道,“您说的这个材料……它……它有理论依据吗?分子式,晶体结构……有吗?”
这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连理论都没有,那“玄武计划”就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空中楼阁。
“当然有。”林天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这个问题很多余。
他从王承德怀里跳下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吃力地踮着脚,在白板的低处写下了一串复杂的化学式:(YBa2Cu3O7-δ)x(C60)y(H2O)z。
他一边写,一边解释:“以钇钡铜氧(YBCO)为基础晶格,但不是传统的固相烧结法。我们需要在低温液相环境中,利用富勒烯(C60)作为‘分子编织机’,诱导YBCO的铜氧平面形成一种‘准晶格’的有序结构。水分子在这里充当‘润滑剂’和‘相位稳定剂’的角色……”
他说的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重磅**,轰炸着在场所有科学家的认知。
用富勒烯去“编织”晶格?让水分子当稳定剂?这已经超出了材料科学的范畴,进入了某种玄学的领域。
“走吧。”林天放下笔,拉了拉李院士的白大褂,“理论说再多也没用,你们这里最好的材料实验室在哪里?带我去看看。我们先手搓一个样品出来,让你们看看效果。”
手搓……样品?
听到这个熟悉的词,李院士和王承德的眼皮同时狂跳起来。
他们永远也忘不了,几天前,这个孩子也是用这个词,说要“手搓核聚变”,结果就诞生了那张惊动最高层的图纸。
现在,他又要“手搓”一种不存在于地球上的新材料了!
“有!有!我们院里就有全国顶尖的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李院士回过神来,激动地一挥手,“王主任,你留下协调‘龙芯-9号’的后续数据分析!其他人,跟我走!马上!”
半小时后,中科院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钱教授,一位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的国际知名材料学家,正毕恭毕敬地站在林天面前,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他刚刚接到了院长亲自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只有一句命令:“放下你手头的一切工作,动用你实验室的所有资源,无条件配合林天总工的任何要求,这是最高指示!”
钱教授到现在还是懵的。他看着眼前这个还没实验台高的小奶娃,实在无法将他和“最高指示”联系起来。
“林总工,我们实验室拥有三套分子束外延(MBE)系统,四台脉冲激光沉积(PLD)设备,还有一台从德国进口的3000度超高温热压炉……”钱教授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引以为傲的设备。
然而,林天只是抱着奶瓶,在大得夸张的实验室里溜达了一圈,然后皱着小眉头,摇了摇头。
“都不行。”
“啊?”钱教授愣住了,“林总工,这……这已经是国内最顶级的设备了……”
“我要做的不是用高温高压把一堆原子硬生生压在一起,那是石器时代的做法。”林天想了想,用比较形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