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丞相,大部分政务也会过他的手。

苏丞相干了半辈子,自然有他的政治敏感度,在吴武回来之后陛下一直没有下旨,并且在看到吴武奏折上解释的卫城互市一事,他便懂了。

要在卫城设置互市,前期投入一大笔钱,陛下嘛,有这个钱,但朝中还有其他事情也需要用钱呢。

而他,虽然作为丞相,过大部分政务,但看到吴武的折子还是头一遭,毕竟他们同为一品大员。

那这个折子是怎么到他手上的,自然不言而喻。

之前已经有过一次经验,苏丞相十分娴熟,和陛下心照不宣,他们苏氏一族出钱出力办成卫城互市一事,陛下给大皇子封王,这是,利益交换。

等到他们办成之后,互市开启,自会有陛下那边的人接手,作为交换,大皇子顾笔将趁着这样的功绩封王。

陈王府,因为苏丞相赶着时间又捐了户部一大笔钱还指明这笔钱给工部,痕迹已露。

陈王眉眼嘲讽:“不知道的,还以为顾笔是苏家人呢。”一语双关。

既讽刺顾笔那个废物,想要封王自己却没有一点用。

也质疑苏丞相的用意,连续两次拿出大笔银钱,就为了顾笔封王,他可不信。

世家是有钱,但也禁不住这么短时间内的两大笔银钱。

那可是建设一座城的钱!最起码是国库一季的税收,还是风和雨顺,无天灾人祸时期的。

苏丞相对自家人都没这么大方过。

吏部尚书表情严肃,他知道陈王的意思,他也在借此事敲打自己和程家。

世家重利,能让苏丞相这个老狐狸这么尽心尽力的帮顾笔,自然是有着更大的利益。

就比如说,就顾笔事事依仗苏丞相的性子,一旦顾笔登上帝位,这天下姓还是不是姓顾就不一定了。

但陈王在程尚书眼前脾性一向温和,这次反常的出言嘲讽,自然是说他可不是顾笔那个蠢货,也少让世家打把自己变成傀儡的心思。

程尚书:“殿下放心,程氏也会向苏氏一样尽心尽力辅佐殿下的。”

这一句话,两层含义,第一,他们会和苏氏一样尽全力帮陈王登的大位,第二,辅佐二字,表明他们绝无趱越的心思。

陈王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程尚书,情绪转变的也快,语气温和:“外公和程氏的忠心我自然是相信的。”

程尚书行了一个臣对君的礼仪,“那就多谢王爷信任了。”

陈王满意的扶起程尚书,脸上笑容愈加温和:“外公何至于此,快快请起。”

……此情此景在听闻苏府的动作之后都大差不差的发生在各大王府。

没办法,世家是有前科的。

周朝现在的世家,一些是如敬国公府一样的开国功臣,另一些,则是前朝遗留的世家大族,这些人是有过将前朝帝王变为傀儡的历史事迹的。

他们自然是忌惮的。

昭武帝放下手里的情报,各大王府里的动作可谓是一清二楚,垂下眼睑,掩盖住眼底对世家的杀意,一步一步,慢慢来……再抬起头时,已经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

昭武十年十二月三日,一封指责潘氏族人欺男霸女,欺占良田的奏折摆在了昭武帝御案前。

昭武帝令大理寺调查此事。

十年十二月七日,卫城互市完成,大皇子因功被封为康王。

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另一封弹劾潘家的奏折直达天听。

上一件案子大理寺还未调查完毕,这一件案子又来了,且这起案子较上一桩案子更为恐怖。

这一封奏折指控户部左侍郎潘荣在昭武帝御驾亲征期间挪用军需物资!

这罪名可太大了,尤其,昭武帝重军事,重军需。

一旦涉及到军事方面的罪名,那便是,轻从重判,重至死判乃至夷族。

这封奏折一出,百官哗然。一是为潘荣的胆量,敢动军需!

二来,潘荣是纯正的大皇子一脉的官员,而上奏这封奏折的官员是陈王的人。

潘府被封禁看管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此案由大理寺彻查!

陛下口谕已下,康王面色铁青的站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的焦躁和苏丞相的平静对比明显。

他们都在等潘荣传来的消息,人不得进出,信件还是可以传递的。

“舅舅,你就不担心吗?”

顾笔忍不住问,这可是挪用军需的大罪!

在十二日之前,面对其他皇子的攻讦他还能保持镇定,风度翩翩,但此事,他有点坐不住了。

毕竟,之前不论怎样他们都能保住潘荣户部左侍郎的官职,但现在这件事,一旦为真,别说户部的官职了,就连潘氏一族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他倒不是忧心潘氏一族怎么样,他担心的是一旦此事成真,他们将会损失一个户部左侍郎。

这官位已经不低了,而且还在主管税收财政的户部。

苏丞相慢悠悠的呷了一口茶:“潘荣没那么蠢,此事应该是其他殿下的栽赃,等拿到潘荣的信件,了解完事情的始末,我们就能反制回去了,殿下放心,我已经派人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