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时朱元璋忙不迭的点头,李善长确实是文能安天下,也能帮他守定后方。

李善长让人夸,必须是高兴的。

【随朱元璋越发大举进攻各地,收获巢湖的水州,也就开始谋划怎么一统天下,李善长是极力赞成的。待攻克采石后,朱元璋直趋太平,李善长在后写下榜文,严禁士兵们违反军纪。军纪严明,秋毫不犯于百姓,自然是得民心拥戴的。李善长既是饱读诗书,也明白这个道理。

【军中秩序井然,无犯于百姓,也让朱元璋得以一步一步的夺得天下。随朱元璋攻城略地,成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这个时候是右为尊。所谓这左右到底是以何为尊,对应的时代不同,也是不一样的。

【李善长作为一个通晓典故的人,裁决事务非常迅速,又善于辞令。朱元璋招贤纳士时,都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李善长以令将吏顺从,居民安然,更能及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延误。正可谓是解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李善长再三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后提出专卖两淮之盐,设立茶法。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让朱元璋库房里的财富日益增长,也让百姓不再贫困。待论平吴之功时,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宣国公,而且改官制,以左为大,以李善长为左相国。

【正所谓乱世用重典,朱元璋时亦不可幸免,但稍稍安定后,朱元璋有一回问李善长,“法有连坐三条,是不是太过分了?”李善长一个通晓法家学说的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借鉴下来,也知道张弛有度,法要因时因势而变,不是一成不变的。立刻求除大逆之罪外,全部免去连坐之罪。朱元璋于是命令他与御史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朝中内外。

【看出来了吧,凡是一国立,一应法度都是第一时间定下的,以令天下人皆知该如何行事。等朱元璋在奉天登基称帝,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

【朱元璋授李善长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果真是荣宠之极是不是?免死铁券。啧,老朱,你自己发给功臣的铁券你是不认的,唐朝的免死铁卷你倒是认,要怎么说你才好?】

额,明明听起来是夸赞,可怎么有一种很难言的感觉,透出一股子无奈?

明太祖朱元璋一听天幕唤的一声老朱,有些太亲密了是不是。

至于内容嘛,朱元璋不避讳的道:“我自己发的,我不认怎么了?唐朝发的必须认。”

其中的原因,懂的人都是懂的。

【也对,老朱你一个开国之君,你给的免死金牌到底有用没有用,解释权在你。可是唐朝颁下丹书铁卷,免死金牌,那关系着传承,正统。唐宋元明清,那会儿的你起兵的时候,喊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可是随大明朝建,老朱也是认同了蒙元的正统。为什么?

【彼时朝堂上下,从里到外,能够为大明治理天下的人都是元臣,不能容于元,是不是也同样不能容于那些曾经的元臣?承认他们,先把大明朝稳定下来,慢慢的,一点点的再收拾他们。毕竟,当一个一时的霸主还是天下之主,总是不一样的。处的位置不同,思想也是要转变的。不懂变故的后果,如明末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

【李自成也是农民起义,可是进了北京城后,他没有来得及转变思想,以为自己只是叛军,对开城喜迎他们的明朝官吏那是一路杀杀杀,杀得对方片甲不留。最终导致他们起义的失败。当然了,一些不老实的官吏,也迎来了他们的噩梦,他们那些文人士子以为谁当皇帝都得要他们这些人当官,有句话体现他们的心思,铁打的皇帝,流水的世家。到明朝那是流水的士人。然而他们想不到最后却让人磨刀相向,杀得一个不留。一不小心扯远,还是回到李善长那儿。】

明太祖朱元璋……别啊,继续说下去,说清楚了,到底他们大明后面是怎么回事!

李自成,李自成啊,士人的心思多,一如天幕所言,那是压根不在意大明是存是亡,在他们看来下一家会更好。

可不难听出天幕言语中流露出的意思,后头有人把一群诡计多端的士人杀得老实了?

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不用回正题,继续刚刚的话题,谁把那些士人干掉的?

提示:你已无权限再提问题。

朱元璋!

好气,好气啊!

最关键的时候天幕歪回来了,他很希望天幕可以歪下去的。李善长有什么好讲的?他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算了算了,以后的事也问不着,唯一的一个问题,朱元璋是左思右想,靠别人给的问题,论及汉武帝的十三位丞相,才想到论一论他的功臣们,兴许或者有可能在天幕的离题下能够听到更多的内容。

大明的江山亡了啊,且在那以后,子民们的日子过得是非常的不好。怎么不让朱元璋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因为他有些做得不太好,才会造成的局面?

“爹,我们先听,不必着急。”朱标安抚道来,希望朱元璋可以不必太着急。

朱元璋忙不迭的点头,对对对,说的对,不急,不急。

【功高至此,又为朱元璋所信任,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心境也是各不相同的。明史中记载,李善长权势到达顶点,心态也慢慢变得傲慢,待人苛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稍冒犯他的权威,李善长即马上将其罪上书参他们,朱元璋将他们罢免。但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