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缺了敬畏之心!
与此同时,经世学堂。
曾经被烧成废墟的院落,已经在学生和工匠们的努力下,重新焕发生机。
李明轩正站在一架曲辕犁的模型前,唾沫横飞地给一群新来的学子讲解着其中巧妙的原理。
这些新学子,大多是从洛阳府各地慕名而来,脸上还带着风尘之色,但听得极为认真。
就在这时,一名家丁匆匆跑了进来。
“李教**!门外有三位公子求见先生!”
卢璘正在书房内,仔细研读着那本顾远山留下的《工部新政论》。
听到通报,应了一声。
“让他们进来。”
王景三人踏入学堂的瞬间,几乎是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想象中书声琅琅的清雅学府,完全不见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工坊。
空气中弥漫着木屑和桐油的味道,院子里随处可见各种半成品的农具、水车零件,十几个学生满身油污,正围着一架新式纺车激烈地争论着。
王景三人华贵的衣袍,与这里格格不入。
**远的脸上,毫不掩饰地闪过一丝嫌恶。
李明轩等正在劳作的学生,看到这三人的穿着打扮和身后跟着的仆从,都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势压迫,是底层面对顶层权贵时,本能的畏缩。
王景没有理会这些工匠般的学生,径直穿过院子,走到了书房门口。
“久闻卢先生大名,今日特来请教。”
“何为‘经世致用’?”
卢璘终于放下手中的书卷,抬起头,平静地与他对视。
“经世致用,便是让学问落地生根,让百姓吃饱穿暖。”
卢璘站起身,走到门口。
“诸位远道而来,车马劳顿,可有指教?”
一句话,不卑不亢,反将了一军。
王景忽然笑了。
是一种看到了有趣猎物的笑容,带着几分玩味。
没有再废话,直接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了一份装订成册的文书。
“这是我三日前,写就的《江州水利改革十策》。”
王景将那份文书,递到卢璘面前。
“卢先生刚
刚举办完‘经世大考’想必对此道也颇有心得不妨品鉴一二?”
卢璘接过文书入手微沉。
没有立刻翻阅安静地站在原地而王景三人则是一种审视的姿态
整个院落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李明轩和一众经世学堂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喘。
看着那份文书再看看自家先生心里没来由地一阵发慌。
终于卢璘翻开了第一页。
阅读速度不快一页一页看得极为仔细。
王景的方案确实详实得可怕。
从江州水系的上游、中游、下游该如何分段治理到每一段工程需要动用的人力、物料。
再到如何与洛阳府、汴州等上下游州府协调甚至连施工期间可能会遇到哪些地方士绅的阻挠该如何分化拉拢都罗列得清清楚楚。
这已经不是一份策论。
而是一份可以直接呈送朝廷让工部照本宣科的完整政令。
卢璘翻阅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手指在关于“预算”和“民夫”的条目上轻轻停顿了一下。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站在他身后的李明轩等人心头猛地一沉。
先生的神态分明是认可了对方的方案!
难道难道经世学堂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今日就要被这几个世家大族的子弟彻底击碎吗?
王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矜持一笑开口道:
“经世之学并非卢先生独创。我王家自祖父辈起三代人都在研究如何将学问用于实务。卢先生引以为傲的曲辕犁不过是我王家十年前就淘汰掉的技术。”
话音一落满场皆惊。
淘汰掉的技术?
**远上前一步带着一丝讥讽补充道:“我陈氏在洛阳世代经营水利。先生那筒车想法不错可惜效率太低。我们家族工坊改良过的第七代汲水车提水之效至少是筒车的三倍。”
三倍!
学生们刚刚还引以为傲的成果在对方面前竟变得如此不值一提。
最后一直沉默不语的顾清辞给出了最沉重的一击。
他没有谈论器物只是淡淡地说道:“我顾家
藏书十万卷,其中,仅工部遗留下的历代典籍,便有三千余册。卢先生可曾见过农圣所著《天之开物》的完整版?
《天之开物》!
这是一本囊括了天下所有工匠技艺的百科全书!
圣人典籍!
李明轩等人,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刚刚挺直的腰杆,在这一刻,彻底垮了下去。
这就是差距。
无法逾越,如同天堑一般的差距。
他们辛辛苦苦,熬尽心血研究出来的东西,在别人眼中,不过是拾人牙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