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

雍正蹭的从龙椅上坐了起来,一脸狂喜地看着下首的胤祺,“五弟,你说亩产能到多少?”

胤祺再次拱手回道:“回皇兄,安清预估了下,平均亩产应该能达到四百五十斤以上。”

当然,这自然是保守估计,毕竟如今只是单从麦穗情况看,还是保守些说好。

雍正激动地从上首走了下来,四百五十斤啊!

十三阿哥亦是,前些年他一直在农政司当差,对全大清粮食产量还是比较了解的。

要知道不遇上大型天灾的情况下,现下全大清小麦平均亩产量也只有一百八十斤,南方那种极上等良田大丰收的情况下,小麦的亩产最好也不到三百斤啊。

这还是这么多年安清及农事官员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下,各种科普基础种田知识的前提下,才达到的如今普遍亩产。

但这良种出现,却让如今的产量整整翻了一倍还要多!

而且,不管是雍正,还是十三阿哥,他们对安清和胤祺两人还是很熟悉的,他们向来稳妥,此时既然胤祺说亩产能达到四百五十斤,那便只会多不会少。

雍正似是想起什么,突然问道:“五弟,你们这小麦是否有大范围推广的可能?”

胤祺也立马明白了雍正的这顾虑从何而来,当初在木兰围场提出‘压麦’之事时,安清那会的小麦产量也不低了,可当时那麦种却不能推广使用,雍正估计是想到那件事了,才有这么一问。

但这二十来年,安清一直在做各种努力,产量比那会还提高了不少,但最重要的是,产量稳定且已经达到可以推广种植的条件了。

胤祺轻点了点头,回道:“此小麦良种经过不断的改进,产量稳定,可在大清范围内推广种植,若是可以的话,皇兄您今年秋天便可选定试验点种植了。”

雍正听到这话,瞬间大喜:“好好好,五弟,你和五弟妹这次可是帮了朕的大忙了啊。”

大清如今出现了此等良种,待日后推广开来,在他执政期间必然要迎来一个盛世!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得先把当下这燃眉之急解了再说。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雍正整个人走起路来都是带风的,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子喜悦之色。

众大臣都暗

暗纳闷,皇上今日是有什么喜事吗?

如今关于其得位不正的流言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至今还没有解决的法子,难道是有了解决的法子了?

也不应该啊,就当前这困境,能有什么法子解决啊,蝗灾是实打实发生的,自古以来便有发生蝗灾,便是蝗神降怒的说法,民间百姓对此早已深信不疑,这种情况除非妥协下罪己诏,几乎是无解。

总不能血腥镇压吧。

而这样要在青史上留下骂名之事,不到万不得已,想来也没有那个帝王愿意出此下策,毕竟,这和不打自招又有什么区别呢。

“众爱卿可还有事禀告,无事的话,今日……

就在大臣们以为可以退朝时,雍正突然话锋一转,“今日朕瞧着天气甚是不错,若是无事的话,众爱卿陪朕去城郊散散心吧。

朝中众人不由一愣,除了知道情况的胤祺和十三阿哥,其他人都纷纷猜起了雍正此举的用意。

为何突然要去城郊,以雍正上位后那勤勉执政的做派,定不会是散散心这么简单的事。

但雍正却压根没打算给他们弄明白的机会,废话一点不多说,直接便领着一众大臣风风火火朝着城郊而去。

若说众人一开始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但随着越走越远,不少隐隐猜出了些端倪。

比如张廷玉,当他看到雍正是朝着安清那皇庄而去的时候,心里约莫有了猜测,只是还有些不太确定。

待雍正领着一行人来到皇庄时,安清已经早早带着几个孩子在门口候着了,除了弘昂和雅利奇一开始就和她在皇庄上外,弘晊、弘晖是早朝之后,被雍正派过来同安清打声招呼的。

弘晖一开始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路上弘晊也没瞒着他,把他额娘培育出高产良种的事大概说了说,弘晖在震惊之余,随即便狂喜不已,太好了,他皇阿玛当前的困境便终于有解了。

不止是弘晖,昨个弘晊得知这事后,也是高兴了好久,为他皇伯父高兴,也是由衷地为自家额娘骄傲。

安清带着几个孩子给雍正见完礼后,雍正便笑着开始了他的表演。

“朕今日瞧着天气不错,便带着大臣们出来散散心,恰好路过五弟妹的庄子,便想着来瞧瞧,没耽误五弟妹的正事吧。

安清心里很是无奈,雍正这入戏也太深了吧,但面上强撑着陪他演戏,“皇上言重了,自是没有的,正好今个庄子上的小麦熟了,皇上和众大臣要不去瞧瞧?”

雍正大手一挥,中期十足道:“成,朕也有此意。”

众大臣自是不傻,此时心里基本都猜到了些,难道是恒亲王福晋这小麦有什么惊喜?

雍正带着众人来到一处麦田前,大家看着金灿灿的麦浪,即便是对种地之事不太精通的人,都不由感慨一句,恒亲王福晋这小麦长得可真好啊。

当然,这些那些门外汉来说的,而对于那些农事官员,以及曾有幸在农事学堂进修的官员来说,很快便瞧出了异样。

这小麦的麦穗也太沉了些吧,还比他们以往见过的小麦麦穗要大不少。

站在雍正身侧的张廷玉似是想起什么,很是诧异转头看向安清,“福晋,您这小麦是……”

是她这些年一直培育的良种?

农政司的官员们也先反应过来,均是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福晋,您这小麦可是新品种?”

安清笑着点了点头,为了陪雍正演下去,不得不继续装大尾巴狼,“是啊,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育种的事,也是上天垂怜咱们大清啊,如今终于成了。”

她话里说是上天垂怜大清,但只要不傻的人都能听出来这言外之意。

众大臣不由看向雍正,怪不得皇上今日会这般高兴。

自古便是良种难求,若恒亲王福晋培育的这小麦良种的产量真的能增加,哪怕只有两三成,怕是都会震惊朝野上下。

届时,民间那些流言自也能不攻自破,什么得位不正才天降大灾,那现在又降下如此大福又要怎么说?

“敢问福晋,您这小麦的产量能有多少?”一大臣问道。

安清指了指麦田的方向,回道:“各位大人也看到了,这地里的小麦如今还没得及收上来呢。”

其言外之意,你们都不知道,我这会哪里知道啊。

但众人也不傻,自是不会觉得认为安清真的不知道,这育种之事哪里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啊。

再者说,雍正今日显然就是有备而来,恒亲王夫妻做事想来稳妥,若是真不知这产量具体有几何,

又怎么可能会有今日这一出啊。

张廷玉眼底闪过丝笑意转而看向雍正拱手说道:“皇上以微臣之见不如今个多派些人一起帮福晋将这地里的小麦收了咱们也好现场来称称产量如何?”

雍正本就是这个意思自是没有不应的道理。

于是这事便也这么定下来了十三阿哥安排不少侍卫和官兵帮忙收割小麦不少大臣也亲自下去帮忙安清更是早早便让请了城郊的不少百姓来帮忙。

在她看来这事既然要做那就不仅要让大臣们亲眼看到还让人找来了一些百姓过来见证。

所谓人多力量大安清今年这庄子上大概试种了上百亩的小麦因为人手足够多竟只用了一日的功夫就完成小麦的收割、脱粒的活计。

前些年安清按照后世的法子研究出了一种小麦脱离工具不用经过暴晒碾压麦秆直接便可脱粒然后再将小麦晒干即可。

接下来便到了众人期待了一天的称重环节

待六部官员把统计产量送来后不少人脸上惊讶的表情都还没来的及收回去显然是被这实打实的数字惊到了。

各处汇总完毕算是百亩小麦的平均亩产竟然高达六百斤!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在场众人还是不由倒抽了口凉气。

安清忙出来解释道:“这会的小麦还未经过晾干而且脱粒后还有少量的麦茬掺杂在里面要去掉这部分的水分占比才准。”

这块农政司官员有经验经过他们之前的测试小麦经晾晒之后重量的流失率大致在10%左右那现下亩产六百斤晾晒之后损失百分之十也就是六十斤再除去那些麦茬亩产量五百斤绝对没问题。

而且还只会多不会少!

一官员比较谨慎不由看向安清道:“福晋您这些田地可都是良田?”

恒亲王福晋这庄子是先帝赏的皇庄占地比较大田地自是有优等也有劣等但若种植小麦的用地都是良田的话那这亩产怕是还要再缩一缩水才成。

至于要缩多少那便不太好估量了

安清摇了摇头转身朝紫苏要了这小麦试种的记录册子然后递给了雍正。

“这些是上百亩小麦的试种情况分别有劣等地、中等地以及优等地像那种优等地和劣等地占比很小大多都是中等地。”

毕竟从大清目前的情况来看种植小麦的田地大多是中等地优等地是因为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劣等地则不太适合种植小麦则更适合种植番薯之类的作物。

众大臣对视一眼后立马对着雍正跪了下来“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得此良种是我大清之福亦是百姓之福!”

亩产五百斤啊整整比之前亩产多了一倍还要多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意味着每一年的小麦产量得翻一翻百姓们会有更多的余粮国库也将更加充盈。

这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可是敢都不敢想。

虽然雍正猜到了胤祺当时说的有所保留但这会还是忍不住被惊讶了一把“好好好恒亲王福晋安清培育出如此良种乃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众大臣也纷纷附和了起来。

安清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