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开学一课,来自航天总师的求助
龙海大学,全息报告厅。
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超越时代的艺术品,穹顶之上,流光如星河变幻,将整个空间浸染出一种深邃的未来感。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顶尖智慧与昂扬热情的独特气息。
上千名学者,每一位都是从华夏乃至世界各大顶尖学府中,被何宇以不可思议的条件“挖”来的瑰宝。他们是物理学的泰斗,是生物基因领域的先驱,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奠基人。
此刻,这些往日里分属不同山头、甚至互为竞争对手的学术巨擘们,第一次齐聚一堂。他们低声交谈着,眼神中闪烁的光芒,是对这片名为“龙海”的未知土地的好奇,更是对即将开启的全新事业的灼热期待。
这,是龙海大学的首次教学研讨会,亦是这艘集结了华夏最强大脑的超级战舰,正式启航的汽笛。
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第一排最中央的那个位置。
那里坐着的,是龙海大学的缔造者,那个以一己之力搅动了整个华夏学术圈风云的年轻人——何宇。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随着开幕时间临近,何宇并没有丝毫起身上台的意思。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神情平静,仿佛他不是此间的主人,而是一名最普通的听众。
他将整个舞台,将这万众瞩目的焦点,留给了另一位特殊的客人。
嗡——
一声轻微的能量共鸣声响起。
报告厅正中央的全息投影台上,光粒子开始汇聚,从无到有,由虚化实。
光线先是勾勒出一双踏实的皮鞋,随后是笔挺的裤线,再然后是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却依旧整洁的中山装。
最后,一张镌刻着岁月风霜与家国重任的威严面孔,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那张脸,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无比熟悉,它频繁地出现在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奖典礼上,出现在国家重大工程的纪录片中。
他,正是华夏航天总局的总设计师,孙建国院士。
其身影之凝实,连衣领处的细微褶皱都纤毫毕现,仿佛他并非一道跨越数千公里的投影,而是**亲临。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学者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原本轻松的交流氛围,在孙建国出现的那一刻,化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国之重器的崇高敬意。
“各位龙海大学的同仁们,大家好。”
孙院士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网络,在报告厅内响起。那声音带着一丝金属般的质感,更透着一股无法用技术滤去的、深深的疲倦。
没有客套的寒暄,没有官方式的开场白。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双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直接切入了那个沉重得让他几乎无法喘息的主题。
“今天,我不是以一个院士的身份,来这里做什么学术报告。”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
“我是作为一个求助者,来向各位,向龙海大学求助。”
求助?
这两个字从孙建国的口中说出,其份量不亚于一场十二级的地震,在所有专家的心海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是谁?他是华夏航天事业的擎天之柱!他代表的是国家意志!
他,需要向谁求助?
不等众人从这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孙院士身后那巨大的全息屏幕,瞬间被一行宏伟而又充满了悲壮感的标题所占据——
【月球永久性基地——“广寒宫”计划】
“广寒宫”三个字,是用古朴的篆体书写,充满了神话的浪漫。
但其下那一排排冰冷的参数和复杂的工程结构图,却在诉说着一个冰冷的、属于现代工业文明的野心。
“‘广寒宫’计划,是我们华夏航天数代人,从我老师的老师那一辈算起,耗费了近三十年心血,却始终无法攻克的一个国家级难题。”
孙院士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他抬起手,在身前的虚拟控制台轻轻一挥。
身后屏幕上的画面开始飞速切换。
那是一个又一个设计精巧、构思宏大的月球基地模型。有深埋于月壤之下的地堡式,有矗立于月面之上的穹顶式,还有依靠环形山天险构建的半开放式……
每一个模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