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赞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阴阳五行应天时,五脏之气各有司。
春季养肝食甘缓,夏季养心食酸宜。
长夏养脾食苦燥,秋季养肺食辛滋。
冬季养肾食咸润,顺应自然病可医。
邪气伤人有胜克,五脏调和保安康。
养生之道在守中,恬淡虚无精神爽。
岐伯之论传千古,素问之学泽万方。
诠释:
本诗以七律的形式,对《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进行了赞美和阐述。诗中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顺应天时,五脏有司:强调了人体五脏之气的运行与天地自然的阴阳五行变化相应,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脏器主令,如春主肝、夏主心、长夏主脾、秋主肺、冬主肾。
2. 养肝食甘,养心食酸:具体描述了在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如春季养肝应食用甘味食物,夏季养心应食用酸味食物,以顺应脏器的特性。
3. 五脏调和,保安康:指出只有保持五脏的调和,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4. 邪气伤人,有胜克:说明了邪气侵袭人体时,会根据五行的相克关系而产生影响。
5. 养生之道,守中恬淡:强调了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内心的恬淡虚无,不过度追求物质和欲望。
6. 岐伯之论,千古流传:对岐伯的医学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论述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律的语言,概括了《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的核心内容,强调了顺应自然、调和五脏对于养生和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敬仰和传承之意。
一、《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与周易哲学的深度解析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一篇重要论述,主要探讨了人体五脏之气的运行规律以及与四时五行的关系。通过分析五脏之气在不同季节的旺衰变化,揭示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和治疗的重要性。这与周易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要素,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变化和发展。五行则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在人体中,五脏之气的运行也遵循着阴阳五行的规律,与四时五行相互对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肝主春,属木,与少阳相表里。在春季,肝气旺盛,此时养生应注意保持肝气的疏泄功能,避免肝气郁结。同时,春季多风,风邪易侵犯人体,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春季应注意防风,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心主夏,属火,与太阳相表里。在夏季,心气旺盛,此时养生应注意保持心气的宣通功能,避免心火亢盛。同时,夏季炎热,暑邪易侵犯人体,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情的舒畅,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脾主长夏,属土,与太阴相表里。在长夏,脾气旺盛,此时养生应注意保持脾气的运化功能,避免湿邪困脾。同时,长夏多雨,湿邪易侵犯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