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张飞忍了两日心中焦灼如火烧。关羽被俘不知受何等折辱他辗转难眠连饭食都嚼不出滋味。苦思冥想张飞终于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好法子。
第三日晌午李青送完饭正要退出去张飞突然叫住他:“李小哥!”
李青回头见这虬髯大汉竟堆着满脸笑意不由一怔。
“我看你能读会写身子骨也结实怎么只是个什长?”张飞搓着手语气热络。
张飞与某位不愿意动脑子的将领相比武力差了些许可胜在脑子也要略微灵活上一丝。
教训吃了一次一次又一次之后莽·张飞下线如今待在此处的是能使计策的谋·张飞。
李青摇头:“昭明军中有老师教识字能写几个字不算什么。想当校尉要么再立军功要么得有一技之长。我没什么本事升不上去。”
张飞眼睛一亮拍腿道:“巧了!俺一柄丈八蛇矛冠绝天下教你两招保管你打遍军中无敌手!”
见李青迟疑他又压低声音“不用你干什么大事只要你说说俺二哥的事俺便教你。”
李青犹豫片刻终究点头:“将军想问什么?”
李青虽没见过张飞出手可他知道吕布的厉害——那可是他顶头上官的顶头上官打遍昭明军中无敌手。听说这个张飞与吕将军打了上百回合也只是略逊一筹定然是神勇无比。
自己若能学上两招就算打不过军中将军应当能略胜同僚一筹。
张飞急道:“你可曾见过我二哥?他神色如何?可觉受辱?”
“没见过。”李青老实答道“您和关将军都是重犯不能轻易见面。我给您送饭才能见面给关将军送饭不归我做。”
张飞一愣:“不是要将败绩在万军前反复宣讲?”
“没有啊。”李青茫然。
“没写策论?”张飞瞪眼。
“没有。”李青老实道
打败袁绍和袁术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听各自营中的将军开战后总结会讲一遍呢。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也就走神混过去了。
最次也得是当了校尉才用写那些策论——军中校尉外放到地方才是县尉亭长。他们这些什长有写策论的工夫还不如围着校场跑两圈步作用来的大。
“我要是先前写过策论哪能连字数都凑不够……”李青幽怨嘀咕八百字的策论他搜肠刮肚写了三晚上才凑足字数哩。
张飞如遭雷劈:“什么?”
他还以为是陈昭羞辱俘虏的固定流程合着是专门针对他老张的啊?
一时
间,张飞心中五味杂陈。他又为关羽不用遭此羞辱而宽心,又为别人都不用遭此羞辱,只他用遭此羞辱而心情复杂……
陈昭咋还能区别对待呢!
“陈昭这厮,心肠真是坏透了。张飞咬牙切齿,唉声叹气。
“我家主公分明是为了你好,你咋还不识好人心?李青不乐意了,他可听不得有人说他家主公坏话。
“我们昭明军俘虏了那么多将领,不愿意归降还能活下来的可没几个。主公帮你磨掉你身上的恶**,这是再造之恩,你不感激不说,竟还在此诋毁昭王?
张飞铜铃般的眼睛瞪得溜圆,粗壮的手指戳着自己胸口,满脸不可置信:“啥?她让我在全军面前现眼,我还得感谢她?
李青鄙夷道:“我学识字的时候也被老师当着全营的面骂过哩。不这么骂,咱们这种榆木脑袋开得了窍?你真笨,这个理都不懂,难怪教人一坛酒就骗倒了。
张飞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俺颇有家资,自小读书识字,谁跟你榆木脑袋?
*
成都城,益州州牧府邸内。
成都城内,多日操劳而神情疲惫的刘备手中的军报啪地一声跌落在地。白帝、江州接连失守,关羽、张飞双双被陈昭所擒,生死未卜。这消息如雷霆劈顶,震得他眼前发黑。
“二弟、三弟……他嘴唇颤抖,话音未落,忽觉天旋地转,竟一头栽倒。
“主公!法正箭步上前,与亲卫一同扶住刘备瘫软的身躯,急唤大夫。银针两度刺入人中,刘备才缓缓睁眼,面色惨白如纸。
“孝直。刘备攥住法正衣袖,指节青白,“吾弟若有不测……
法正反手握住刘备颤抖的手腕,语气坚定:“陈贼当前,主公当以大局为重。
刘备闭目,胸口剧烈起伏。良久,终是强撑起身,沙哑道:“传令,集结各郡兵马,我亲自领兵,死守绵竹关。
绵竹关若失,蜀郡也守不住。法正没有阻拦刘备,他重重一点头。
法正甚至没有分析利弊。
也根本不需要分析利弊了。刘备和法正都清楚,外无援军,内无大将。
此战若能胜,除非光武皇帝显灵——高祖皇帝都不行,如今的益州需要的不是张良和韩信,得陨石来才能解围。
昭明军一路西进,势如破竹。各城守将或降或逃,偶有抵抗者,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一来,是昭明军兵强马壮,各个城池并无大将镇守;二来,刘备匆忙拿下益州,益州本地士族少有真心跟随他的,再加上天下大势已定,螳臂当车,徒增笑耳。
几乎没有受到像模像样的阻
拦,昭明军便已经抵达绵竹关。
陈昭一骑当先,在绵竹关外勒马而立,身后黑压压的昭明军静默如江水。她仰头高喝:“刘备!上前答话!”
城头人影晃动,刘备按剑登城,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
“多年未见,”陈昭扬鞭一指,笑吟吟道,“你当年不告而别,欠我的那顶草帽,何时给我?”
刘备一怔,记忆倏然翻涌。当年他在高唐为县令之时,曾在宴后说过要赠陈昭一顶草帽以作谢礼……只是如今物是人非。
刘备俯视关下,只见陈昭银甲映日,眉目间已无当年青州初见时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通身久居上位的威压。
当年在竹林中把酒言欢,刘备想过出身黄巾的陈昭并非真心归顺大汉,却从未想过陈昭能走到今日。
当年张角死后,黄巾贼一触即散,从天子到小吏,都以为黄巾之乱虽声势浩大却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