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新的目标
如果单凭永丰,也能吃下这片市场,只是会一直被资金掣肘,进度将会非常缓慢。
而这样极有可能导致别的企业加入进来,将来竞争会更加激烈。
换做以前,何世昌是不会答应的,但在见识到永丰的技术后,他也清楚,除非两者能真正的合作,否则绝对会两败俱伤。
经过数轮谈判,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成立“永隆矿业技术公司”,永丰以技术入股占51%,隆昌出资占49%。
消息传出,在业内引起轰动。
这是改革开放后首个中外合资的技术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合作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公司经营方向上,双方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何世昌希望尽快将技术商业化,争取短期利润,而**坚持要继续投入研发,完善技术体系。
“方董事长,股东要求回报,我们不能总是投入不见产出。”
在第一次董事会上,何世昌直言不讳。
说到底,何世昌的本质还是个投资商人,最看重的自然是利益。
而矿区的盈利,虽然不少,但**更注重的是研发。
“何先生,这项技术的潜力远未挖掘充分,我建议前三年不分红,所有利润继续投入研发。”
这个提议遭到隆昌方面的强烈反对。
会议不欢而散。
当晚,**接到一个神秘电话:“方总,隆昌正在接触其他研究机构,想要开发竞争技术。”
**立即派人调查,发现何世昌确实在与北京某研究院接触,想要绕过永丰自主研发溶浸技术。
“还真是头老狐狸。”
“既然如此,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对**说,“加快第二代技术的研发。”
在**的部署下,永丰的技术团队开始了封闭研发。
他们基于第一代技术的基础,提出了更先进的“可控定向溶浸法“。
与此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通过行业内的关系,他了解到国家正在规划几个大型金属基地建设,其中就包括采用新技术的内容。
“这是我们技术落地的好机会。”**亲自组织投标团队,准备参与项目竞标。
然而,在投标过程中,永丰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挑战。
一家新成立的矿业公司提出了类似的技术方案,而且报价更低。
经过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的技术总监竟然是永丰前员工,而幕后支持者正是何世昌。
“他这是要和我们正面竞争啊。”**气愤地说。
**却显得很平静:“这个人并未参与我们溶浸技术研发,我不信他真的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当初的研发人员,是**和**亲自挑选的,都非常可靠。
而何世昌找的这个人,只是永丰以前的员工罢了。
在项目评审会上,**亲自进行技术答辩,而何世昌带来的技术总监,只是顶了个名头罢了,根本没办法讲清楚其中的原理。
**不仅详细介绍了永丰技术的优势,还现场展示了中试基地的运行数据。
两者高下立判。
不出意外的,永丰成功中标。
这个项目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新技术提供了工业化验证的平台。
何世昌见直接竞争难以取胜,改变了策略。
他通过香港的关系,引进了岛国的类似技术,想要借此压制永丰。
要说何世昌这个人真的挺矛盾的,一方面并未和永丰断绝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却又光明正大的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这种骑驴找马朝三暮四的态度,让**有些恼火。
“方总,岛国的技术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优势。“**对比研究后承认。
“那就学习他们的长处。“**说,“总之我们绝对不能在技术上落后。”
在**的支持下,永丰组织了技术考察团赴日学习。
回来后,他们取长补短,对自有技术进行了升级完善。
截止到77年年底,永丰的原位溶浸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不仅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还申请了多项专利。
何世昌见在技术上难以超越,终于低下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