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媲美刘基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
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
通晓法家学说,预计事情,大多被他说中。
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
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年高有德之人,
并对他以礼相待,并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
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
李善长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又善于辞令。
朱元璋招贤纳士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
“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
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
李善长曾请求专卖两淮之盐,设立茶法,
都是在再三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后提出来的。
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
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
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
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威名日益显著,诸将前来投靠的,
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朱元璋。
又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
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李善长便想方设法从中调解。
郭子兴因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
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谢绝。
朱元璋对他十分倚重。
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前去进攻鸡笼山寨,
只留少量兵力帮助李善长留守。
元军将领得知消息后前来偷袭和阳,
李善长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太祖认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获得巢湖水师后,李善长极力赞成渡江。
攻克采石后,朱元璋率军直趋太平,
李善长事先写下榜文,严禁士兵违反军纪。
太平城被攻下,李善长马上将榜文贴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
军中秩序井然,秋毫无犯。
元璋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时,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
不久随军攻克集庆路。
在将要攻取镇江时,朱元璋担心诸将约束不了部下,
便佯装发怒,要惩罚他们,
经李善长力救,此事才得以解决。
镇江攻下之后,百姓都不知道有兵到来。
朱元璋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李善长为参议。
当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都为幕僚,
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李善长决定。
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
命李善长兼领府司马,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因为年老约束不了部下。
曾想建造府宅,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卫士三百人,
汤和悄悄告诉他所听到的事。
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
李善长屡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
太祖大怒,将丁斌治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
他供出李存义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
于是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
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
供词上说:“胡惟庸企图谋反,派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
李善长惊叱道‘:你这么说到底为了什么?
你们一定要慎重,否则九族都要被灭。’
不久,又派李善长的杨文裕去劝他说:
‘事成之后,当以淮西之地封你为王。’
李善长惊骇不已,仍不同意,却又颇为心动。
胡惟庸于是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仍然不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后,胡惟庸又派李存义去劝说,
李善长叹道:‘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
有人又告发李善长说:
“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
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李善长却匿而不报。”
于是,御史竞相上奏-李善长。
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
经常偷偷私语。
证据确凿,说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
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而是徘徊观望,
心怀两端,大逆不道。
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
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
臣身上。
于是,太祖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吉安侯陆仲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