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砚舟向来谨慎,不会平白无故示警,难道是父皇的病情比说的更重?
还是宫里有其他变故?
他看着萧砚舟的背影,心里七上八下,想问又不敢问,只能站在原地,看着大皇子和七皇子还在跟侍卫打听皇上的情况,眼神却不自觉地往四周瞟,多了几分警惕。
萧砚舟走出皇宫,回头看了眼宫门,心里也叹了口气。
皇上病倒,皇子们各有心思,京城看似平静,暗地里指不定藏着多少暗流。
他得赶紧把粮草的事办妥,再把京城防务盯紧,不然一旦出岔子,别说雁门关,连京城都要乱了。
萧砚舟留在京城,每天都去粮仓和军械库,督促工匠赶制武器,组织民夫搬运粮草,忙得脚不沾地。
沈云见他天天早出晚归,心疼地说:“你刚升了官,还没歇几天,又要忙了。要是太累了,就歇一天,别把自己熬坏了。”
萧砚舟握着她的手:“现在雁门关被占,蛮夷随时可能南下,我哪能歇?只有赶紧把粮草和武器送过去,孟大人才能尽快夺回雁门关,京城才能安稳。”
几天后,孟元起的大军到了雁门关外,刚扎下营盘,就派人去探查情况。
斥候回来报告:“孟大人,蛮夷在关隘上布置了不少兵士,还把咱们之前的武器搬上去了,硬攻肯定不行。而且他们的粮草很足,看样子是想长期守在这里。”
孟元起叹了口气,只能让人在关下扎营,跟蛮夷对峙。
他给京城写了封信,说雁门关易守难攻,蛮夷又有准备,只能先对峙,等后续援军和粮草到了再想办法。
雁门关内,马哈木正坐在临时征用的将军府里,看着手下送来的物资清单。
清单上写着:粮食二十万石、白银三万两、绸缎两千匹。
这些东西足够草原部落过冬,可怎么运走,成了大难题。
一个部落首领躬身汇报,“大王,要是硬闯,咱们的骑兵虽然走得了,这么多物资就带不走了,必须要相信其他方法。。”
马哈木把清单扔在桌上,烦躁地来回踱步:“我知道!可这些东西不能丢!咱们这次来中原,**这么多人,绝对不能空着手回去,我们就指着这些东西过冬呢!”
另一个首领小声说:“大王,不如咱们跟大盛议和?把雁门关还给他们,让他们出钱买回去,多划算。”
马哈木停下脚步,眼睛一下子亮了:“议和?这主意不错!来人”
当天下午,马哈木就派了个使者议和。
孟元起听说蛮夷派使者来议和,心里犯了嘀咕——之前马哈木一直硬撑,怎么突然愿意议和了?他让人把使者带进来,想看看对方耍什么花样。
使者一进营,就赶紧躬身行礼:“孟大人,我们大王说了,愿意跟大盛议和。只要你们答应三个条件,我们就归还雁门关,立马撤军回草原。”
孟元起冷笑一声:“什么条件?你们大王又想耍什么花招?”
“我们大王是草原上的雄鹰,怎么会耍花招,大王说了,第一,大盛给我们十万石粮草、五千匹布、三千斤茶叶,买回雁门关;第二,派一位公主去草原和亲,双方和平共处;第三,保证我们撤军的时候,不派兵追击。只要答应这三个条件,我们明天就归还雁门关。”
孟元起一听,气得拍桌子:“你们蛮夷抢了我们的雁门关,杀了我们的人,现在还敢提这么苛刻的条件?你们怎么不去抢?”
使者赶紧说:“孟大人,这也是我们大王的意思。要是你们不答应,我们就继续守着雁门关,跟你们耗到底。你们的粮草虽然多,可也耗不起吧?”
孟元起心里也明白,虽然朝廷派了不少援军,可粮草消耗确实很大,再耗下去,对大盛也没好处。
他让人把使者带下去,然后写了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让皇上和大臣们拿主意。
......
蛮夷议和的消息传到京城时,皇上刚能扶着太监下床,听说要议这事,硬撑着病体上了朝。
刚坐在龙椅上,孟元起派来的信使就把马哈木的条件念了出来:“要一百五二十万石粮草、五千匹布,还得让大盛公主去草原和亲!”
这话刚落,皇上本来就没血色的脸“唰”地更白了,手指着殿外,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身子一歪,又从龙椅上栽了下去,当场晕了过去。
“皇上!”殿里又是一阵乱,太医赶紧冲进来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