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夜色蔓延着淡淡的雾气弥漫于京都的大街小巷之中,如同那轻绵柔软的蚕丝织成的云纱帐,影影绰绰地轻轻地覆了下来。

夜风微凉,忧心忡忡的林昭昭用手轻轻拨开那车窗的纱帘,看见路边还有着没有打烊的小摊,摊主忙着在灶前煮着馄饨,远远看去脸都好像埋在那氤氲的热气中。

其实,今天莫若尘第一时间回宫来请医女固然很好,可是却有一点风险,林昭昭在现代的医学知识范围恰好知道过敏是个可大可小的事情。

轻的过敏可能就是鼻痒、流鼻涕,稍微严重点的是面部或者身体任何部位起那种红色的疹子,再就是腹泻、拉肚子。但如果万一不幸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而在古代,还没有过敏这种说法。但是想必大夫也会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林昭昭暗暗地想,是否应该在这济安堂留一个常驻的大夫,十几个孩子如果万一有点三长两短,现去药堂找大夫还是麻烦。

林昭昭心里焦虑,面上却不显,马车脚程很快,没一会儿就要到了济安堂大门口。

远远看去,大门口聚集了一群人的身影,其中一个焦灼的身影正在踱来踱去,待到了近前,林昭昭从马车上下来,看到竟然是小五子和其他小青龙帮的孩子们。

“小五子,这夜里风凉,你们怎么出来了?”

林昭昭握了握小五子的手,冰凉如冰,想必他已等了好久。林昭昭抬头看见了他苍白的脸。

“公主姐姐,妹妹病了,她发烧了说胡话,脸上身上还请了好多红色的疹子。” 小五子的脸苍白如纸,声音都有点发抖。

“别怕,姐姐带来了大夫,你记得下次谁生病了,就马上跑到附近的医药堂找大夫前来,不要傻等着。”

林昭昭拉着小五子的手,边说边匆匆进了院里,直奔亮着灯的那间屋子。

秋实在里面听见声音,赶忙迎了出来,一见到林昭昭,马上就跪在地下哽咽道:

“公主,奴才罪该万死,小娘子吃了奴才做的肉蟹煲,就这样了。”

“你快起来,随我和春桃进去看看,在旁边给大夫搭把手,其他人都在外边侯着。”

莫若尘和其它小男孩们都被拦在了屋外,林昭昭带着大夫进去,李氏正在用温帕子擦着小六子额头的汗,一脸愁容。

林昭昭看过去,只见那小六子躺在床上睡着,脸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像似一片红斑。她不自主地用小手抓着脸上红斑的地方,越抓越红。

凑近看,她的脖子、手臂上也有一团团红色的疹子,小六子虽然昏昏沉沉睡着,可是小手却不停地抓着,满头是汗,看起来极为不舒服。

医女赶忙上前给小六子号脉,过了好一会儿,她起身给林昭昭行礼回道:

“回公主,小娘子不是中毒,她吃的螃蟹也没有问题。只是这小娘子她脾胃虚弱,而海物为水生,多寒湿。

正常人吃这螃蟹没问题,而且对身体还有很多益处。而脾胃虚弱的人很难化解这湿浊,留于体内就会生成内毒,继而透发于肌肤表面,有的也会引起肠胃不适。”

“那她严重不严重?”林昭昭明白医女的结论就是海鲜过敏,她只是担心小六子的过敏是否严重。

“请公主不要过于担忧,小娘子只是因吃了螃蟹造成体内气血失调,邪毒外于肌肤的一种反应。

我来之前听莫大人提及小娘子的症状,配了一些常备的药。一会给她煎一副内服的药让她按时服下,再开一副外敷的药,让人煮好帮她擦拭起疹子和红斑的地方,这几日注意吃些清淡的,就会康复。”

“只是” 医女语气顿了顿,“这小娘子在调理好身体之前,还是尽量少吃这些生冷寒湿的东西才能避免她这旧疾复发才好。”

林昭昭看向李氏:“还请李嫂子以后多注意小六子的饮食,不要让她吃那些生冷海食。”

李氏赶忙行礼称是。

“另外,今夜还是要观察一下小娘子吃完药,擦拭完患处后看有没有缓解,如果不再发热,疹子也下去了,公主就可放心了。” 医女又补充道。

“好,本宫今夜就守在这里看着她。也辛苦您也留在这里休息,以防万一。”

林昭昭颔首,对医女道。

小六子不彻底康复,她也不放心。

春桃上前低声对林昭昭道:“公主,您今夜不回宫,如果传扬出去,恐怕…”

“别怕,待我明日禀明母后,她不会怪罪的。”

林昭昭淡淡道。

“今夜我在这里陪着你,明早她没事了,我送你回宫。” 莫若尘看向林昭昭。

春桃看看莫若尘,又看看林昭昭,似乎话到嘴边,又欲言又止,最后终归什么也没说。

自家公主的脾气性情,她又岂能不了解,只是公主刚刚被封为嫡公主,还有太后赐的封号,此时可谓风头最劲。

如若传扬出去公主夜不归宿,还和莫将军在一起。虽然是为了救人,可是还能挨个人去解释吗?这无论对平常女子还是公主的名节,都会有损。

唉!希望小六子今晚好好的,也希望明早回宫的时候,不要遇到那些搬弄是非的人。

这一夜,林昭昭一直守在小六子身边。小六子不舒服,哭哭啼啼总要去抓起疹子的地方,林昭昭只好亲自用纱布浸满那外敷的药轻轻擦拭小六子起疹子和红斑的地方,还让春桃轻轻按住她的小手,不让她反复去抓。

药熬煮好了,莫若尘给送进来,递给林昭昭。小六子嫌苦哭闹着不喝,差点打翻了药碗,泼出来的药汁迸溅了林昭昭一身。

林昭昭赶忙让春桃再去端一碗药过来。

自己则用极其温柔的语气对小六子道:“你乖乖喝药,姐姐给你唱歌哄你睡觉,明早你醒了病就都好了,好不好?”

小六子吭吭唧唧哭哭啼啼,但最终还是喝了药

卧房里很快传来了林昭昭那悠扬清凉的歌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歌是现代人将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成的歌。在词中,苏轼抒发了思念自己的弟弟的忧伤情怀,结尾借着千里月光,传递了自己对亲人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知道是歌曲悠扬的曲调,还是林昭昭唱得也语带忧伤,小六子最后在这首歌中沉沉睡去,而一旁的莫若尘则目不转睛地看着林昭昭。

他怎么刚刚在林昭昭的眼中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泪光呢?

莫若尘能听出这首歌中表达了思念之情,可是昭昭此刻在思念谁呢?

医女又端来了煮好晾凉的外敷药汤进来,这一夜要不停地给小六子擦拭起疹子红斑的地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