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待出会客厅,两人在游廊停下,封温舟低着头,声音都是堵闷:

“是我没有护好你。”

他是兄长,本该照顾好她的。

但他只会读书,只顾着读书,阿妹被外人欺负了,都不知道。

是他失职。

封温玉鼻尖发酸,她上前一步,抱住了封温舟,如同幼时一样,二人彼此依偎在一起,她深呼吸了一口气,压制住快要冒出来的情绪,她轻声说:“二哥是世上最好的兄长。”

二哥生来时体弱,年少在院子中养了好多年,后来,也养成一副自闭的性子,不爱和人交流。

但从始至终,二哥都对她很亲近。

因为二哥觉得他们生来一体,这世上再没有比他们更亲近的人。

封温玉一直都知道,二哥和别人是不同的。

别人对她再好,但在遇见难以抵抗的事时,或许会考虑一下权衡利弊,唯独二哥不会。

封温舟浑身僵了僵,才抱住阿妹,抬手轻轻抚在她的头顶,他想起了周迟榆的话,不愉快地皱起眉头:

“别听他们的,你想嫁人就嫁,不想嫁人就不嫁。”

他其实什么都知道,知道娘亲在有意替阿妹安排亲事,也知道舅母的那点小心思。

他习惯保持安静,前提是阿妹也愿意。

他不喜欢阿妹被推着往前走。

他会在之后的乡试、甚至会试中拼尽全力,日后阿妹的依靠不会只有父亲和大哥。

封温玉忍不住破涕为笑,她说:“二哥瞎操心。”

封温舟有些不满。

他才没有瞎操心,女子又不是一定要嫁人,他总有一日也养得起她。

封温舟有点苦恼,为何他和阿妹一般年龄,她已经及笄,他却还没及冠,就因为这样,阿妹口口声声喊他二哥,实际上一直将他当阿弟对待。

封温舟觑了眼阿妹,她总算没有在会客厅时那么脸色难看,眉眼漾出些许笑意,他嘴皮子动了动,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

城主府,钦差一行的落脚地。

沐凡给灯罩中换上新的烛灯,转头见大人还在处理公事,想起今日一事,不由得有点纳闷:

“大人一直让人盯着李家,为什么没有提前阻拦?”

他口中的阻拦,指的是阻拦周迟榆被做局。

沐凡是有点公私不分的,在他眼中,封姑娘是自己人,周家便也是自己人,能提前避免周家的祸端,不是更好吗?

顾屿时的手下动作一顿,他眉眼情绪寡淡:

“他早该长个教训了。”

他是能够提前阻止周迟榆被李峰青算计,但之后呢?周迟榆不算年幼,性情也已经隐隐定性,不早日让周家意识到周迟榆的秉性,迟早还会惹出祸端。

提起周迟榆,顾屿时眸中闪过一抹嫌恶,他不可能一直给周迟榆收拾烂摊子,不如彻底以绝后患。

沐凡不知道所谓前世的事情,所以,他挠了挠头:

“但,万一封姑娘知道了这件事,会不会埋怨大人?”

顾屿时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她不会。”

封温玉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周迟榆埋怨他?

沐凡一脸古怪,他纳闷,大人凭什么这么肯定的?两人早就退婚了,周迟榆才是封姑娘的亲表弟。

沐凡心底泛起嘀咕,大人到底懂不懂疏不间亲的道理?

顾屿时也察觉到了沐凡怀疑的眼神,他抬起头:“她不是是非不分之人。”

但顾屿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在说这话时是微微皱着眉头的,这是潜意识的不自信。

封温玉的确是非分明,但她更是护短。

如今二人不是前世那般的夫妻关系,她真的不会因为周迟榆而埋怨他吗?

顾屿时不动声色地抿平了唇线,内心蓦然生出些许烦躁。

今晚注定有人睡不着,裴府也不是平静一片。

裴夫人一手撑着桌面,她头疼无比,忍不住地抬手扶额,嬷嬷忙忙扶住她:“夫人!”

裴夫人喘息了两声,才平复下汹涌的情绪,她有点发怔,说出的话都有点恍惚:

“嬷嬷,你听见了吗?刚才砚儿是在埋怨我?”

嬷嬷倏然噤声。

公子刚离开不久,虽然公子没说什么埋怨之语,但那番态度显然是和夫人生出嫌隙的。

当时夫人答应公子,会好好答谢封姑娘,结果,夫人虽是答谢了封姑娘,但也是一副要和封姑娘撇清关系的态度。

封姑娘还年轻,最是脸皮薄的时候,心底怕是已经生出芥蒂。

嬷嬷心知肚明,这也是夫人故意而为,女儿家好面,经此一事,凡是有个自尊心的,都绝不会再和公子有牵扯。

裴夫人无力地坐在板凳上,她难过地说:

“他怎么就不明白,现下扬州城情势复杂,钦差和那位封姑娘曾有过婚约,只凭这一点,他就绝对不能和那位封姑娘有关系。”

钦差来江南查盐商一案,就注定了是个靶子。

凡是涉及到利益的世家和官宦都会盯着顾屿时的一举一动,和顾屿时有过关系的封温玉,也会进入他们的视线,她们老爷任期快要结束,不想得罪任何人,只想明哲保身,早点从扬州城退出去。

裴夫人说:“他可以喜欢任何一个姑娘,唯独不能是封姑娘,至少这个阶段不行!”

嬷嬷叹息,她只能尽量安慰:

“公子会理解夫人的一片苦心的。”

裴夫人没说信不信这话,她苦笑:“往日听说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我曾是不信的,现在才知这话竟是半点不假。”

想起今日裴砚的冷淡态度,裴夫人有点伤心,她轻微低了低声:

“而且……”

话说一半,她又骤然停住。

嬷嬷不解地抬头看向夫人,裴夫人犹豫了很久,或许是憋不住了,她终于说:

“老爷说过,待乡试后,京城有一位大人欲收砚儿为徒。”

现下师徒关系不亚于父子,只要砚儿能夺得乡试魁首,砚儿被那位郑大人收入门下的事情就是铁板钉钉的。

她家老爷虽是四品官,但在京城没有根基,没有派系的官员在朝堂是很难生存的,砚儿要入朝为官,最好是能有个师门,如此一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nmxs8.cc】

小说推荐